近年来,高台县积极应对治欠保支工作新形势,通过“四分四多”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分岗定责,多部门构建农民工欠薪联动机制。强化人社、住建、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动配合,协同各行业部门对本领域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实名制管理、保证金缴纳、人工费与工程款分账管理、项目结算、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发现违规行为立即督促整改,对账销号,避免因建设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工程款不到位、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未落实、垫资施工等问题导致的欠薪案件发生,通过“五项制度”落实与日常巡查检查,一体推进工程质量监管和农民工工资支付。
分级研判,多渠道构建农民工欠薪保障机制。对欠薪隐患风险较大的建筑行业开展专项治理,督促施工企业落实主体管理责任和保障工资支付“五项制度”,整改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充分发挥“陇明公”监管平台作用,强化对工程项目的网络监管,以信息化动态监控助推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落实落地,变被动“清欠”为主动“防欠”,从源头上解决欠薪隐患。实行工程款人工费分账管理制度,由总包单位通过银行直接代发农民工工资,保障工资按月足额支付到位。
分流处置,多维度构建农民工欠薪处置机制。加强执法合力,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实行欠薪案件“双交办”工作机制,发挥行业监管和监察执法合力,强化组织协调、案件会商、信息共享力度,及时调处矛盾纠纷,限时化解劳动用工重大风险隐患。建立人社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常态化联合办案机制,严厉打击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恶意欠薪和用极端手段讨薪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隐患、办结案件、维护权益。
分类管理,多样化构建农民工欠薪预防机制。积极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重点审查企业在制度管理、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休息休假和特殊劳动者保护等方面情况,在书面审查基础上结合投诉反映和预警信息反馈情况,按照A、B、C三个等级实行分类管理。针对失信企业及欠薪隐患较大企业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保持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推动劳动维权长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