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新闻 > 各地动态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河北加速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2019-03-22 16: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既讲“共性”又重“个性”

  我省加速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2018年,科技部启动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我省正定、固安两县入选,成为打造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引领高地。

  但总体来看,县域创新能力总体偏低、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在我省依然突出。

  如何整体提升县域创新能力?近日,我省发布《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加速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多措并举,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县域产业结构层次、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科技创新能力等重要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高产业层次,筑牢创新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是关键。对此,计划从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项具体任务着手,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企业结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计划明确,要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同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并通过科技创新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计划提出,加强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工业园区,支持国家、省级高新区托管其他产业园区,推动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态势良好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同时,加快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此外,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壮大人才队伍、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强化政策落实落地等,也是各县均要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精准分类,实现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不同于以往出台的其他政策,该计划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一套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即根据年度监测评价结果,将全省168个县(市、区)按科技创新能力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类型的县(市、区)明确不同的个性化任务,精准施策,精确发力,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快速跃升。”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依据计划,A类县产业基础好、科技资源丰富,重点任务是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例如,积极培育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新业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从京津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形成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机构聚集高地;加强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科技咨询、人才交流、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等。

  B类县位于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第二梯队”,主要任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借力“互联网+”“制造业信息化”等,提高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重大科技政策落实。

  C类县科技型企业较少、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较弱。补齐发展短板,应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重点在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实现高效益发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生产工艺改进和产品档次提升;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合理统筹政府财力,设立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保持财政科技支出持续稳定增长。

  “三类县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上能下。据初步测算,目前,A、B、C三类县分别为6个、33个、129个左右,按计划到2020年,全省三类县的数量结构将优化为36个、78个、54个左右,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将实现大幅提升。”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