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王敏刚逝世:从“造船大王”之子到“丝路商人”

2019-03-13 14:02 来源:新京报

  一次缺席,成了永别。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12日上午9时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有2975名,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因病经抢救无效逝世,让我们以大会的名义对王敏刚代表的不幸逝世表示沉重的哀悼。

  王敏刚1月生日,他最后一条微博定格在1月13日。当天,他转发了一张港媒此前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的年龄划分标准的截图,配文“香港是国际城市,但对社会年龄区分却落后于WHO世界卫生组织”。图片显示,按照新的年龄划分标准,66岁至79岁都算中年人,80岁至99岁才算老年人。

  彼时,王敏刚才过完70岁生日不久,在他转发的这项新的年龄标准中,他依然算是未老的“中年人”,对未来有期许、能成就。

   坚持出席两会,曾表示看好粤港澳大湾区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副团长、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后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王敏刚本月2日随团上京时身体已非常虚弱,走路较慢。他形容,王敏刚非常坚强及有责任心,即使身体不好仍坚持赴北京出席两会。

  王敏刚曾担任过多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并于2017年12月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王敏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也是一个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再结合特区政府对于香港的发展的规划,他对香港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3月12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声明对王敏刚辞世深切哀悼,代表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林郑月娥表示,王敏刚是爱国实业家,自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已积极投资内地,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并致力促进香港商贸在内地发展。

  林郑月娥说,王敏刚自一九九三年起长年担任港区人大代表,参议国事,亦曾积极参与筹备香港回归祖国的工作。他热心服务社会,对内地和香港的教育、青年发展和文化交流等范畴贡献良多。他2003年获颁授铜紫荆星章。

   出身造船世家 父子俩8个月内相继离世

  王敏刚的去世,距离其父亲亡故仅仅时隔8个月。

  出身造船世家的王敏刚,是香港造船大王、中华造船厂创始人王华生之子。2018年7月22日,王华生逝世,享年93岁。王华生祖籍广东东莞,于1939年到达香港,从船坞学徒做起,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1941年,王华生创立中华造船厂。公开资料显示,中华造船厂早期以造船为主,其后不断拓展业务,涉足国际海上造船、探油设备工程等领域。该公司于1973年1月上市,旗下拥有70多家公司,分设造船、工业、机电工程、钢结构工程等9大部门, 核心业务为重工、造船、货仓及货物处理和地产。

  王敏刚从小在工厂里玩耍,对机器、造船等有浓厚的兴趣。从中学二年级开始,他每年暑假都回工厂打工,毕业之时,已从操作工、文员、工程人员升到管工职位,能够独当一面,承包一个建筑工程。1971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完成船舶设计课程的王敏刚回到香港开始设计水警轮,并设计出一艘全球第四大马力的工作船,该艘轮船随后被英国政府征用做战争用途。

  1973年,中华集团股票在香港股票交易所公开上市,王敏刚建议父亲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内部管理,成立若干个附属公司。至此,中华集团由一个家族色彩浓厚的传统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现代化综合企业。

  5年后,作为家族长子的王敏刚从父亲手中接过董事总经理的职位。

   首批参与内地港口建设港商,为八家上市公司董事

  天眼查显示,王敏刚担任八家上市公司董事,包括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旭日企业有限公司、新鸿基有限公司、建业实业有限公司、信和酒店(集团)有限公司、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及新时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涉及地产、旅游、服装等领域。

  王敏刚目前为新疆刚毅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港元,王敏刚出资比例100%。该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文化创意及旅游产业咨询、文化旅游相关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销售旅游产品、工艺品等。

  据新华社报道,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内地投资的港商代表,王敏刚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和同龄人搭上了祖国高速发展的时代快车。

  王敏刚坦言自己小时候对祖国的认知来源于中学时返乡探望祖母的模煳记忆。

  20世纪60年代末,王敏刚赴美留学。“到了美国,我虽自豪自己是中国人,但也体会到了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滋味。”他决定学成后回香港继续发展家族事业。经过多年努力,王敏刚逐步引导家族事业从造船业向地产、金融等板块多元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王敏刚赴家乡东莞和深圳等多地考察。“内地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为港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王敏刚说,他在东莞的投资额约2亿元,成为首批参与内地港口建设的港商。

  王敏刚投资项目涵盖加工工业、港口、酒店、建筑等多个领域。不仅投资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海港深圳东角头的建设,也第一个竞标成功了南海探油项目。

   “丝路赤子”西部情缘:投资1.5亿建造敦煌山庄

  “西部旅游开发,大有可为!”上世纪90年代,王敏刚在内地的投资重心由重工业转移到文化产业。

  在央广网2017年的访谈节目中,王敏刚谈到投资大西北的契机源于1992年一次丝绸之路的旅游,沿途敦煌、兰州、张掖等地旅游业还未发展起来,交通不便,但往来游客多是学者、企业家或教育家等高层次人士,且以外国人居多。

  对此感到奇怪的王敏刚去世界旅游组织做了宏观调研,了解到文化旅游市场中消费人群以欧美、日本的退休人士为主。例如每年日本有大量游客赴丝绸之路参观敦煌,但内地接待能力远未饱和。此前王敏刚家族投资的酒店业以城市酒店为主,集中分布在广东一带,敦煌行让他意识到了此间存在的文化旅游市场。

  此外,敦煌聚集的外国游客亦给了王敏刚很大的触动,“他们(指欧美与日本等地游客)竟然比我们更加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我觉得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

  1993年,王敏刚决定投资1.5亿元在鸣沙山附近建造敦煌山庄。他还记得开工奠基当天,狂风大作,甚至吹垮了主席台,一些相信风水的朋友劝他放弃。王敏刚坚持留下来,“只要施工现场门口的木棚没被吹走,我就留下来接着干”。1995年,敦煌山庄落成,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就地取材,建筑风格汉唐结合,外墙用当地沙石喷涂,与鸣沙山沙漠景观相洽。王敏刚说,酒店还带动了近200名当地人实现就业。

  开业之初的敦煌山庄曾经历过困顿,第一年即亏损,最困难的时候账面上只有八百块钱,还在当地菜场赊过账。但是,王敏刚没有放弃,“大的市场环境是有根据的。我们在当地是最好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当地有那么精彩的资源,没有理由不发挥出来的,它的经济价值在有适当条件时肯定会释放出来”。

  此后,王敏刚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的足迹延展至西安、乌鲁木齐各地,多年来在内地投资已逾5亿元。在新华社去年10月的采访中,王敏刚还提到打算在敦煌建立一座玄奘博物馆,继续传播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就已经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命力。”二十余载后,王敏刚投资的敦煌文化旅游项目逐渐获得回报。去年12月,他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曾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有助敦煌项目发展,现正规划增资扩建。

  在今年1月发的最后几条微博中,王敏刚提到了自己近来的密集行程,多项与西北文旅开发相关,包括参加马云为主要发言嘉宾的“一带一路跨专业发展计划”论坛,讲述丝绸之路从联合国到中国主导历史,展望“一带一路”到各专业可发掘的机遇;参加甘肃省来港推广和招商活动,招待来访的酒泉和敦煌领导。

  在1月9日的微博中,王敏刚写道“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中心地域,又是‘国际文化博览会’驻地,未来文化旅游业发展,无可限量。”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