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华民族逐渐强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经学,那么《周易》则是经学的核心。从春秋时期算起,易学至今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被誉为“大道之源”。在这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易学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和易学史学观。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周易》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等等,都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心理和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因素,一直占据着传统文化的优先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易学认识不清,常把易学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来,甚至视为禁区,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易学研究逐渐兴起,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并影响和震撼了世界,为人们所认同。20世纪80年代,易学研究出乎意料地迎来了空前兴盛的局面,出生于1976年的林运涛恰巧赶上了好时代,早年被易学所吸引,钻研风水、八字、八卦、面相学多年,一贯追求真理,传承经典,以闻思修的态度来探讨易经的智慧,现已裴声社会,成为知名风水师、易学国学大师。

林运涛(左)与台湾著名易学家、说文解字大师胡九蝉教授
人们对《周易》和易学文化的研究从未间断,至今方兴未艾,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学术研究课题。林运涛认为,易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作为旧时代的传承者与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并重视这一传统文化,以科学的方法将其留存下去,让后代也能感受到我国的传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