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君枫珠宝发现一句很有趣的话,小孩分对错,大人看利弊。我们很熟悉。但这句话远比看上去更耐人寻味:用在孩子身上,是褒义;放在成人身上,仍是褒义。小孩分对错,是生理发育决定的:孩子的思维正处于“打地基”的关键阶段,具体的答案比模棱两可更促进“思维地基”建造。孩子撒娇可爱,成年人撒娇,颇为可憎。
同样道理,小孩“分对错”没毛病,但成人如果还将思考重心放在“分对错”上,就有点像撒娇了。这里并不是说成年人就无需明辨是非,这是两码事,请勿“非黑即白”。那我们如何分辨一个成年人是否仍经常“撒娇”?只需看一件事,职场受委屈时,你是否会产生负面情绪(气愤、抱怨、消极怠工)。——如果有,那么恕我直言,你确实在撒娇首先我们需明确一个问题:职场委屈无法避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就是一个微型江湖,涉及到利益分配。利益分配有一个悖论式特征:你永远无法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分配。换一种说法,纵然你将利益分配优化到极致,都会有人受“委屈”。内在原因很多,比如: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我服务偏差”(社会心理学)。即每个人都本能高估自身功劳,这意味着“最优化”分配只会让所有人都不满——每个人均认为自己分的蛋糕少了。而现实离最优化的距离远着呢。多数企业,尤其是成熟型企业,存在很多“油腻”领导。你们想必很熟悉,这类人,能力差、没安全感,既缺乏跳槽的本事,又没有升职的潜力,因此除了作妖,也没什么事可做。这当然会让你们受委屈了,比如:
作秀式加班、作秀式开会
背黑锅你来,邀功劳他去
对外逢迎,各种要求来者不拒,一转手甩给你去做
你能力强想法多,但每天仍被强迫做无意义的蠢事
你苦心经营好的业务,二话不说划给他亲信
你执行力好做事出彩,那么“能者多劳”
他亲信能力差,做不了实事,那就做领导务虚吧
公司裁员名单不是按贡献排队,而是按关系排队
……
当然,现实中的职场委屈可能比这里罗列的多的多。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很多人或“愤怒”或“自怨自艾”,进而要么“忍气吞声”(但你的敌视情绪是藏不住的),要么“情绪用事”(生硬抗争最终被扫地出门),结局通常弊多利少。为何多数人都不太擅于处理类似事情?根源或许在于我们仍停留在“孩子看对错”的本能上。对于任何发生在身上的“外部不可控事件”,我们本能的第一反应仍是判断“谁对谁错”。很遗憾,这种反应本身就不适应成人世界。一旦我们做出“对错判断”,那么其捆绑的“情绪反应”势必箭在弦上,当情绪主导的时候,纵然圣人亦会做出愚蠢的决策。那么,“职场委屈”降临时,你该如何应对?最关键的第一步,启用“成人思维”——忽视对错,看利弊。一旦我们用成人式思维模式取代孩子式思维,那么我们就不会唤起情绪,进而维持智慧,保持冷静。你或许认为,“受了委屈还要不产生情绪”好难,但其实我们无需“控制情绪”,我在“自毁简史”专题剖析过,“专业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潜藏在专业之外”。
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如此,我们无需控制情绪,而是进行框架转换(又翻译为“思维转换”)
我们都缺了一节“打破门牙往肚里吞”的成人礼,而现在,福建福州君雅珠宝是时候补回这宝贵的一课了:孩子才分对错,大人需看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