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经贸要闻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日关系历经波折已悄然回暖

2018-08-10 11:41 来源:上海金融报

  今年8月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回首40年来,中日关系历经波折。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该如何进行合作?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日经贸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从“政热经热”到“政冷经冷”

  谈及中日关系的发展阶段,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认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日关系经历了5个阶段——战后至1960年代的“政经分离”、1970年代的“政经统一”;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政热经热”;进入21世纪后的“政冷经热”、2012年后的“政冷经冷”。

  冯玮对《上海金融报》记者指出,1978年8月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后,中日关系进入“蜜月期”。“此时的‘政热经热’主要体现为日本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曾给予中国大量援助。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统计,从1979年到2007年,日本总共为中国提供有偿援助金额33163亿日元;无偿援助金额1375亿日元;技术协助1635.6亿日元。此外,中美建交也是中日关系逐渐趋向好转的重要前提。而在此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期间连续6年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中日关系下滑,之后跌至‘冰点’。”

  也正是在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期间,日方提出停止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在过去一些年里已经得到相当发展,已没有继续援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日本认为彼时对中国提供援助的情况,并未得到充分披露而不为中国普通民众所了解,无助于改善中日关系。从那时起,中日逐渐进入‘政冷经热’阶段。”冯玮表示,“‘经热’的一部分原因是惯性,体现在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包括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也曾表示,日本经济中有21%的部分对中国有所依赖。直到2014年,当时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在以中日关系为焦点的‘北京—东京论坛’上表示,中日关系从‘政热经热’变成了‘政冷经冷’。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这种转变,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1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美元计价的中日贸易额同比减少了6.5%。日本的资金开始对外转移,转向东南亚,特别是转向越南。”

  冯玮指出,中日关系走向冰点除了中日之间固有的矛盾外,美国的介入也起到一定作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美国发现原先的亚太战略布局失衡,因此从2012年开始,美国重新将目光转向亚洲,实施战略再平衡。在此背景下,日本配合了美国的战略。

  中日关系缓和已成趋势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冰冻期”后,中日双方都意识到应该缓和彼此的关系。

  2014年7月27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秘密访华;2015年5月23日,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访问中国,3000多位来自政治、经济、旅游、文艺等各界的日本友好人士出席。在当日的中日友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历史证明,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有利,值得倍加珍惜和精心维护,继续付出不懈努力;2017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提到,中日关系应延续2014年底出现的缓和趋势。

  冯玮认为,在进入跨地区、跨大洋的关税互惠乃至关税互免的“通商4.0时代”,中日之间的合作相当重要。目前,“通商4.0时代”由4大板块构成:一是美国退出后,由日本等11国组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翻版“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个板块已基本形成;二是“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这个板块也随着今年7月17日双方联合声明的发表而宣告形成;第三个板块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又称美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TTIP)”,美欧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这一板块也开始形成;第四个板块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东盟10国共16方参与,目前谈判正在进行中。

  这四大板块中,中国和日本的唯一交集在RCEP。冯玮认为,中国可以通过与日本合作,进而与更多西方国家合作,由此进一步融入转型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这将对中国颇有益处。

  中日应加强经贸合作

  对于接下来中日关系的走向,冯玮认为会进一步走向缓和。两国在经济层面相互补充,同时又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应该展开进一步合作。“日本在某些方面和中国类似,都是东亚国家,都是世俗社会,讲求实际。此外,与美国和欧洲不同,日本并没有普世性的宗教意识,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也较淡薄。即使在中日关系处在相对紧张的时刻,日本的不少店铺仍然欢迎中国人去光顾。经济层面,日本与中国相互需要,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有些美国提供不了的商品,日本可以提供。”

  目前来看,中日之间确实增强了互动。2017年11月20日至26日,由被称为“日本经济界总理府”的日本大企业代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榊原定征、中小企业代表“日本商工会议所”的所头三村明夫、日中经济协会会长三村明夫率领,由250人组成的日本高级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国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磋商和交流。

  今年5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日期间,在《朝日新闻》发表了题为《使中日和平友好事业再起航》的署名文章,指出“中日经济互补性很强,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中,拓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财政金融、共享经济、医疗养老等多领域务实合作有着广阔前景,两国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拥有巨大潜力。”

  除了经济层面交流不断,中日两国在政治层面也逐渐开始进行对话联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7月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已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双方方便的时候访华。

  此外,在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日经贸关系却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据日本海关统计,今年1至3月,中日贸易总额为764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为3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18.5%;进口额423.53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8%。在中日经贸关系中,中国是顺差国,是日本第二大商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同时又是日本的第一大商品进口国,不仅超过美国,且比美国进口额高出一倍多。“日本最大顺差国是美国,最大逆差国是中国。这种情况对中国较为有利,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加入WTO后有了巨额的顺差。”冯玮表示。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