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滚动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智”“技”结合,让非遗历久弥新

2022-06-22 20:59 来源:天津日报

  如何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依托高校开展产教融合,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既为非遗项目培养了有生力量,也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空间。

  老手艺有了新传承

  学习花丝制作工艺,设计年轻人喜爱的首饰样式,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学生梁一帆在非遗项目津派花丝制作技艺中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梁一帆告诉记者,通过学院与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合作,她第一次接触到津派花丝制作。“我看到传承人都是专心致志地对待手中的作品,增加了我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傅们认真对待一丝一线的态度感染了我,让做事容易急躁的我沉静了下来。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传承技艺,更是传承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更值得我们年轻一代传承的。”

  津派花丝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负责人刘军介绍:“近年来,我们积极与高校合作,举办了多次文创设计活动,涌现了很多结合天津地域特色和花丝元素的作品。通过与高校展开培训和交流,现在有更多年轻人了解了花丝制作技艺,传统的手艺也得到了普及。”

  非遗不仅要“进”校园,更要“留”在校园。天津天狮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朱颖以该学院和津派花丝制作技艺保护单位的合作为例,介绍了非遗文化传播的“文化路径”:“第一层面是‘以创育学’,让学生团队通过了解花丝制作背后的故事,参与相关创新创业项目;第二层面是‘实践塑学’,利用参与企业项目的机会提高自身专业硬实力,同时也增强了非遗文化理论软实力;第三层面是‘长效创学’,将津派花丝制作融入毕业设计作品,立足传统文化基础进行数字化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普遍表示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非遗融入生活和社会发展

  天津科技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非遗,推进非遗产教融合,其与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完成天津市非遗项目调研60余项,采访艺人、拍照录像,建设天津市非遗数据库,取得较好的成效和社会影响。中心负责人张新沂表示:“传承非遗,守护文脉是高校教师的时代责任,传承非遗不仅要静态传承,还要活态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将非遗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发展。作为高校非遗研究机构,应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展示交流、资料采集、创意转化、传承传播等方面加倍努力,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区、进社区,持续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在高校参与产教结合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张新沂说:“目前,非遗项目的管理和制度保障还有待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培养力度不足。非遗项目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各有千秋,但品牌意识和形象推广方面普遍不受重视,各项目‘单打独斗’现象突出,缺乏互联网思维,无法将非遗资源与外部资源交叉融合进行合作开发。我们有很多好的非遗项目和产品,但也存在缺乏时代性、无法融入现代生活的问题,未来需要更加重视设计创新意识的体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