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做中国权威的经贸新闻网站
 
 
中国经贸新闻网logo
 
 
报告分析今年经济两意外:实体经济复苏金融牛市终结
 
 http://www.zgjmxw.com 发布时间:2016-01-18 10:14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在过去两年时间,有两条逻辑主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以及全球的经济运行。在国内,由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不畅,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跷跷板”跷向金融,形成了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在国际上,由于发达国家之间复苏进程的不同,导致美联储与欧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抓住了这两条逻辑主线,就抓住了理解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线索和钥匙。然而当时间来到2016年,在国内热议供给侧改革而全球迎来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的背景下,我们却发现,这两条逻辑出现了被颠覆的可能。一旦旧的逻辑被颠覆,新的拐点也会随之出现,这正是2016年我们可能面临的两大意外。

在提示可能出现的两大意外之前,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两条逻辑主线,搞清楚了这两条逻辑原来运行的模式,结合新的变化,我们就会知道意外从何而来。

逻辑之一: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跷跷板”跷向金融,资本市场泡沫化

股市应当是经济的晴雨表。但从2014年3季度开始,A股市场却与实体经济大幅背离,股指在经济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大幅走强,上证指数在一年的时间内从2000点上升至5100点。同时,在经济疲软和充裕资金的共同推动下,债券市场也走出一波牛市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8%的低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可谓冰火两重天。

这种实体冷而金融热的“跷跷板”,是缘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宽松货币政策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出现阻塞。于是,在经济增长下滑倒逼货币政策放松的时候,银行间充足的流动性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在银行间市场形成了流动性“堰塞湖”,推高了资产价格。一方面,资产价格受到资金面的强劲推动而上涨。另一方面,资产价格的大幅走牛也分流了实体经济资金面,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这样一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跷跷板”效应持续自我强化。

如果这个逻辑继续有效,那么在2016年,金融资产的泡沫化将会继续,股市向上,债市走牛,而实体经济将依旧低迷,PPI持续通缩,大宗商品熊市漫漫无期。

逻辑之二:各国央行货币政策“背道而驰”

在国际上,美国经济复苏领先其它发达国家,而欧洲和日本因为经济结构、地缘政治的等方面的原因,复苏迟缓。这种复苏进程上的差异,导致了联储与其它央行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在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落地,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时刻,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仍然处在QE的宽松周期当中。

全球各国复苏进程和货币政策的背离,导致了过去一段时间美元的升值,强势美元打压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抑制了黄金等避险资产的价格,也加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压力。

如果这个逻辑继续有效,那么在2016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联储的进一步加息,欧日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资金将持续回流美国,美元将进一步升值,而美元资产将继续表现强势,新兴市场国家也将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压力。

虽然,以上两个逻辑在过去一段时间主导了国际国内的经济和市场走势,但是随着时间来到2016年,新的变化使得旧有的逻辑或被打破,而出现意外的可能也随之浮现。

意外之一:中国“跷跷板”跷回实体,终结金融牛市

第一个意外,来自于中国的“跷跷板”将跷回实体,实体经济随之复苏,而金融市场的泡沫化过程减弱乃至终结。这一意外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宏观经济滑至底线,将引起政策反弹。

首先我认为本届政府有两个不容触碰的“底线”。其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目标,另一个是保障就业的硬任务。2015年十三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一再“聚焦”。而为了实现这一政治意义极高的目标,未来五年GDP平均增速不能低于6.5%。所以,6.5%将成为政策必将坚守的底线。而保障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为经济失速而造成“失业潮”是政府不愿看到,也不能容忍的。考虑到政策一般会在底线之上留有一定余量,所以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与今年持平,仍为“7%左右”。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实体经济已经下滑至底线。2015年GDP同比增速能稳定在7左右,金融业同比增长19%,贡献巨大。然而随着股市牛市结束以及2015年的高基数影响,乐观的估计2016年金融行业同比增速10%,而金融业占GDP总量的9%,简单的外推下这将拉低GDP增速0.6个百分点,GDP增速将跌破6.5%。目前,许多行业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如果经济进一步失速,萎缩的需求和恶化的预期将引发破产倒闭的风潮,造成严重的视野问题。

一方面是硬目标、硬任务,另一方面是疲弱的实体经济,如无强有力的刺激政策,2016年的GDP增速将跌破底线。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落差意味着政策的明显调整,加大对实体经济刺激力度势在必行。而在供给过剩的中国,这种刺激政策只能通过需求面发力来实现,而供给端改革着眼结构转型,培育长期增长动力,无法达到短期托举经济的目的。

一旦强有力的刺激需求政策出台,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将被激发,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路径将被打开,形成对于流动性“堰塞湖”的泄洪,而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跷跷板也将跷回实体,金融市场泡沫化的过程将减弱乃至终结。而随着刺激需求政策下,实体经济改善,股市行情将继续震荡行情,市场风格将从“讲故事”的成长股切换为地产股、周期股,而债市的牛市也将告一段落,大宗商品则很可能迎来一波较大的行情。

意外之二:美国复苏不及预期,货币宽松预期再起

第二个意外来自于美国的复苏可能不及预期,产生新的货币宽松的预期,加息周期可能终结,甚至出现新的QE和降息。这一意外来自于美国并没有解决危机前的结构问题,依然在“走老路”。本轮复苏仍旧建立在资产价格的上涨之上,离开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复苏过程很可能不可持续。

美国经济结构由于“去制造业”的空心化,其经济增长往往建立在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支出增加上。在次贷危机之后,由于中国巨大的过剩产能压低了全球的资本回报率,奥巴马政府的“制造业重回美国”战略未能成功。此次美国的经济复苏仍旧在走靠货币宽松推高资产价格的老路,随着联储进入加息,复苏进程很有可能不及预期乃至反转。一旦出现复苏不及预期,加息周期可能终结,新的宽松预期将会出现,这与目前联储官方宣布的一年四次的加息节奏,以及市场预期的一年两次,有较大差别。

一旦美国货币政策出现拐点,那么美元将重回弱势,美元指数100可能是年内的高点,这将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波折和美元的弱势,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出压力将会减弱,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会有所缓解。

总结:把握拐点,密切关注,早做准备

作为一名宏观分析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市场运行逻辑可能被颠覆时,提示可能的拐点。虽然现在国内仍在热议供给侧改革,而市场的主流预期仍是美国经济复苏,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但是我们认为2016年可能会带给市场两大意外。对于拐点的验证,我们认为从上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来看,政策基调已经明确,下一步应关注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而对于美国的复苏进程是否出现波折乃至反转,我们认为应密切关注美国资产价格对于加息的反应。

 
 
 
责任编辑:
水中鱼
 
 
 
中国经贸新闻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报告,分析,今年,经济,意外,实体,复苏,金融,牛市,终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经贸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没有了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专家:十几省养老基金入不敷出 基本没有降费可能
 
     
 
 
 
 
     
 
 
  商家广告
  商家广告
  图文资讯
  实时热点

 

 

 

 中国权威的经贸新闻网站!中国经贸新闻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79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