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河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迈向新起点、新征程,淮河镇紧扣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龙虾产业“二次创业”部署要求,创新“一二三”工作机制,谱写盱眙龙虾产业“二次创业”淮河新篇章。
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增强乡村振兴创造力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盱眙龙虾“二次创业”行动方案,淮河镇聚焦“虾稻共生”产业核心,高位谋划、创新提质。立足科技赋能。以盱眙创建稻虾共生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推动虾稻共生标准化基地和明祖陵虾稻共生物联网数字化基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广“繁养分离”模式,种“高富帅”水稻、养“白富美”龙虾,力争虾稻共生亩均产量再上新台阶。壮大产业规模。依托全国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优势,对接南京水科院,放大大明生态家庭农场、大美清水生态养殖场等虾稻共生千亩连片示范基地效应,聚焦打造虾稻共生示范基地,为虾稻共生规模化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始终坚持“两条主线”,释放二次创业新活力
淮河大桥通车后,淮河镇作为城区西大门,与县城联系更紧密、更便捷。淮河镇将把牢两个主线,激发盱眙龙虾“二次创业”内生动能。把牢“节庆”主线。依托龙虾节和开捕仪式节庆优势,放大盱眙龙虾品牌影响力,与龙虾集团发展方向深度融合,借力盱眙龙虾平台,向盱眙龙虾品牌旗舰店直销龙虾香米、沿河蔬菜、洪建螃蟹等农特产品,让淮河水产和淮河蔬菜并驾齐驱。把牢“资源”主线。紧抓淮河镇区位优势,以明祖陵“虾稻共生”示范区打造为基础,围绕“三区三线”成果,在镇域范围内谋划整篇土地供给,打造盱眙龙虾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培育壮大龙飞湖生态农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带动半数常住人口从事龙虾产业链相关工作,让淮河产业发展与盱眙龙虾产业“二次创业”同频共振。
全力构建“三大体系”,提升龙虾产业竞争力
瞄准盱眙龙虾“二次创业”新赛道,淮河镇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新突破。编织“种、养、销”网络。选育优质高产虾稻品种,提高龙虾苗种质量,将“散、小、弱”的单一化养殖模式向“聚、大、强”的现代化产业园模式转变,打响淮河虾稻共生特色品牌。构建媒体宣传、“乡贤图谱”、品牌直供、电商带货等相结合的销售体系,线上线下齐发力,打好销售“组合拳”。创新“文、农、旅”融合。抢抓 “三区一园”战略机遇,积极策应淮河文化与盱眙龙虾深度融合,聘请省内知名文旅策划团队,深挖卞泗洲头、明皇故里历史渊源,规划淮河镇旅游廊道和龙虾美食街区建设,开辟中国龙虾主题公园、生态捕虾、休闲垂钓等“沉浸式”旅游新路线,推动龙虾产业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培育“知、专、技”人才。以“党建引领龙虾产业发展”书记项目为指引,探索成立以农业农村局、龙虾集团等相关部门,淮河镇及相关村(社区)、党员大户为成员的龙虾产业党委,积极对接县委组织部、龙虾创业学院,对村党组织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销售能人三支队伍进行整合、培训,搭建龙虾产业人才梯队体系,为龙虾产业“二次创业”提供人才支撑。(郑少彦 齐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