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保护观察员和检察官一起开展公益诉讼宣传活动
2022年3月初,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23.500, -0.36, -1.51%)市康巴什区居民李先生到一家羊蝎子火锅店就餐。作为一名环保人士,火锅店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引起了他的注意,202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餐饮行业已禁止使用这种吸管了。他连忙掏出手机拍下,发到其微信置顶的“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群”。没过多久,康巴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收到来自康巴什区检察院的检察建议书,敦促其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限塑令”宣传力度。
2022年2月,康巴什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督促整治学校周边商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千案展示”案例。上述两起案件线索都来自同一个群体——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员。
2020年7月,通过社会招募、主动报名、择优选拔,康巴什区检察院举行了公益保护观察员聘任仪式。128名公益保护观察员来自康巴什区各行各业,既有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有从事个体经营的普通群众。从此,康巴什区370平方公里土地上,每3平方公里就有一名公益保护的精干力量。
2021年9月,公益保护观察员王先生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路边盲道停满共享单车的照片。一张照片就能解决问题?王先生并不是很确信。但很快,康巴什区检察院检察官就联系了他。
为了让公益保护观察员制度顺利、高效实施,方便线索提供和收集,康巴什区检察院强化“互联网+”综合运用,以微信群直接移送线索举报,在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举报,通过12309热线举报或者12309检察服务中心现场提交举报等方式,广泛收集公益保护线索。其中,微信群受理了最多的公益诉讼举报,是公益保护观察员提供线索、检察官收集线索的主要阵地。
收到王先生提供的线索,康巴什区检察干警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调查取证。他们发现,辖区范围内部分地段确实存在共享单车占用盲道现象。检察干警携手公益保护观察员,对辖区盲道进行专项检查,对问题道路进行统计。随后,康巴什区检察院向城市管理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有关部门立即整改,敦促企业落实管理责任,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
康巴什区以“景城”一体为发展理念,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核心区景观申报并获批的国家4A级旅游区。但广大市民在享受城市绿化带来的舒适体验时,当地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却居高不下,且有继续增加和低龄化的趋势。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目前并没有排除蒿类、沙地柏等植物是过敏性鼻炎主要过敏源的可能性。微信群里,深受过敏之苦的观察员提出:“这个问题可以关注处理一下吗?”
康巴什区检察院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不影响城市绿化整体规划,不额外增加负担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种植苗木,既能实现城市绿化功能,又能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不失为更好的选择。据此,该院向园林绿化事业局等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城市绿化主管部门严格落实《鄂尔多斯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选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有益居民身心健康的植物。3个月后,康巴什区政府发布《康巴什区过敏性鼻炎防治白皮书》,为广大市民构筑起防治过敏性鼻炎的制度屏障。
从河流到山川,从楼宇到街道,公益保护观察员制度为检察公益诉讼带来新的实践成果。2021年,康巴什区检察院累计受理公益诉讼线索430余条,制发检察建议34件,均已实现整改;其中,由公益保护观察员提供线索230余条,制发检察建议1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