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正能量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赓续精神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2022-10-20 10:16 来源:施甸县人民政府网站

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坐落于杨善洲同志退休后艰苦创业并在此工作生活了22年的善洲林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充分利用教育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积极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做法与成效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总投资1.4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131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基地建有杨善洲墓园、杨善洲先进事迹陈列室等教学点,年培训学员达10万多人次。2019年4月被中央组织部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先后荣获“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首批中国红色地标”等多项荣誉称号。

立足精神实质,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魂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基地”的主体功能,坚持“做特培训课程、做优培训线路、做精培训服务、做活培训合作”的办学思路,找准杨善洲精神与民族团结进步的契合点融入点,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依托善洲林场现场教学资源优势,开展服务式、对话式、体验式教学,建立了以现场教学、访谈教学、激情教学、音像教学、体验教学、延伸教学、专题教学等教学形式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了200余节课程。教学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有机联系的“教育培训链条”,充分诠释杨善洲老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一生、奉献一生、重诺守信的高贵品质,宣讲杨善洲老书记与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斗历程,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创新宣教载体,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之“神韵”。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坚持立足本职,结合杨善洲精神,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感人故事,选取具有民族特色、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的现场教学点和专题讲座开展培训,购置民族团结进步相关书籍,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开办民族风采展览,建立图书室2个、党建书苑1个。在学员宿舍点对点配备民族团结进步有关图书,为学员学习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提供便利。有效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智慧教务管理系统、电子显示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展示民族团结进步风采。构建起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出可辐射全市五个县(市、区)28个现场教学点为支撑的“一校两院一基地”干部教育培训环线。不同教学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使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效果更为明显。5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468个,参训人数达12.54万人;针对全省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民族乡村干部和各级民族宗教干部,开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21期827人。发挥资源优势,彰显民族团结进步之“血脉”。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地理优势,在教育基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设置民俗产品和土特产展柜,宣传施甸布朗族、彝族等各民族特色文化和产品;充分发挥教育阵地资源优势,利用培训举办重走善洲小道、学做善洲餐等各种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为参训学员和观光游客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深入村、组、户,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利用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庆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组织观看优秀民族团结进步影片,学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歌曲,收集参训学员民族团结进步感言;依托教学基地面向中小学校、社会公众开展公益性讲解,讲好善洲故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新风。成立至今,接待参观、学习游客共计273.83万人次。传承优秀文化,培护民族团结进步之“根骨”。教育基地通过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渠道,着力建设各族干部群众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杨善洲精神为载体,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打造《杨善洲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杨善洲精神的形成轨迹及启示》《杨善洲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忆善洲 思贤齐—心中的老书记(父亲)》《忆善洲 思贤齐—深情忆家风》《弘扬民族文化 勤劳致富奔小康》《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歌曲大联唱等一批精品课程,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促进交流、启发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深度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以践行初心使命为内核的杨善洲精神,依托杨善洲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视觉听觉形象工程,成为保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一张靓丽名片。经验与启示用活平台,促进文化交流。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在传承杨善洲和宣传杨善洲精神中,大胆探索课内课外教学模式,通过文化交流互动的方式,将杨善洲精神同施甸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相融合,促进学员的文化交流互动。同时教育基地通过利用文化墙、宣传栏等媒介积极展示施甸独特的布朗文化和南北方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成果,向全国各地学员展示布朗族文化的魅力,宣传和弘扬施甸的民俗民族文化魅力。依托平台,强化党性教育。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作为全国性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学习教育覆盖全国党员干部,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解读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党性教育课程,灵活生动地开展党性教育课程,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设置了党员教育体验点,感悟劳苦群众的生活,激发党员干部奋发图强的激情。夯实平台,践行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用杨善洲退休后走进大亮山创业的居住场景保护、杨善洲先进事迹展室、善洲小道等现场体验的方式,大力传承传播善洲老书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引导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通过曾经与杨善洲共事的同志现身讲述杨善洲事迹的方式,更能够让学员真正的领会杨善洲精神的实质内涵,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忠诚意识、宗旨意识,使学员感动一阵子、感悟一辈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