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中国经贸新闻网 > 独家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箭几“雕”?“共享员工”模式何以有效

2020-02-13 15:33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内许多企业面临一次巨大考验。非常时期,企业该如何破局成为这场战“疫”突围的关键。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盒马鲜生超市最早提出“共享员工”概念,而后这种模式的“跨界”合作不断向多行业扩展,在这场与病毒的斗争中,企业间开启了一场救人亦自救的战“疫”行动。“共享员工”模式为何出炉?企业合作后合同该怎么签?未来的你可能不只属于一家公司了?

  一箭几“雕”?“共享员工”模式何以有效

  

 

  以西贝为代表的传统餐饮业陷入收入减少和现金流不足等困境。来源:西贝供图

  中国烹饪协会12日发布一份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仅春节期间,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受疫情影响,以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为代表,靠线下门店收入为主的传统餐饮业陷入收入减少和现金流不足等困境,甚至可能“撑不过3个月”;而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盒马鲜生超市为代表,线上业务量激增的大型商超等零售业又出现了“用工荒”,员工缺口达几千人。

  在此背景下,盒马提出向餐饮企业“借调”待岗员工的想法并付诸实践,2月3日发出第一封“招工令”“喊话”餐饮企业,业界将这种做法称为“共享员工”。短短几日,盒马从32家企业“借兵”1800余人。在市场环境下,让人们看到互联网企业的强大效率和整合力量。

  共享,这一词语现如今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从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到大大小小的“共享民宿”,近年来“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或是“共享员工”能够在当下非常时期提出并推广的基础。继盒马之后,沃尔玛、生鲜传奇、京东、苏宁、联想等企业相继跟进,“共享员工”模式已从商超与餐饮业发展到物流和制造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最早与盒马达成合作的云海肴方面对人民网记者表示,疫情对整个餐饮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次和盒马合作是企业自救方式之一。此外,云海肴还调整战略,探索线上活动,如联合各大品牌组成“外卖安心联盟”提供高品质餐食、原材料、新鲜食材以及半成品等。

  盒马与云海肴合作“共享员工”,图为云海肴员工接受上岗前培训。来源:盒马供图

  抱团取暖、灵活自救,“共享员工”让行业企业站在了一起,实现“跨界”合作,合力解决当下困境。据悉,至2月10日,已有32家企业的1800余人加入盒马,京东旗下7FRESH已接纳10余家餐饮企业员工到到岗工作。记者获悉,中国饭店协会也已发文向各餐饮企业推荐“共享用工帮扶计划”,这种灵活的短期用工方式开始多渠道推广应用。

  餐饮行业兼具生产性企业和服务性企业的属性,服务质量既来自于餐食本身,也来自于就餐体验。首经贸中国流通研究院副院长、贸经系系主任李智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独特的行业属性决定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传统餐饮企业还是以盒马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新型餐饮企业均有自身优势,互相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均衡的“合作竞争”关系。疫情发生后,线下门店服务需求严重萎缩,外卖需求激增。当“物流”替代了“客流”,店面服务人员过剩,外卖分拣和配送人员不足,这种“合作竞争”均衡被打破。

  李智认为,以盒马代表的企业跨界喊话“共享员工”可谓“一箭五雕”:第一,对盒马等企业而言,既提升了自身在特殊时期的履约能力,又快速形成大量劳动力供给和多地域同时响应;第二,对餐饮企业而言,此举分摊了用工成本,是企业对自身存量劳动力资源价值挖掘的自救行为;第三,对消费者而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将激发对企业的高满意度和忠诚度;第四,对防疫工作而言,便于将餐企闲置员工统一管理、集中防疫;第五,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对提高劳动就业率和资源利用率具有直接贡献,提高了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效率。

  合同该怎么签?明确权利义务避免争议

  “借调”一词是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而采取借调工作人员的形式。但企业之间共享、借调员工其实并不多见。“人”如何服务于“共享经济”?“共享”模式正在逐步扩展的当下,从法律角度看,合同该怎么签?用人单位和员工该注意些什么?

  两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法律上被称为“业务借调”。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娄宇解释说,“业务借调”的含义是,劳动者只与一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由于业务上的需要,该用人单位临时将其“借给”另一家用人单位,另一家单位对其进行实质上的管理。这与建立多重劳动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员工与盒马和西贝签订的是都是劳动合同,意味着员工与盒马和西贝分别建立了劳动关系,此时形成了多重劳动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法律并没有禁止建立多重劳动关系,企业方掌握着多重劳动关系的认可权。

  “用人单位和员工需要注意的是,两家用人单位应当在借调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尽量避免发生争议。”法学博士后、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学辉律师认为,达成合作协议之后,餐饮企业与员工仍然具有劳动合同关系,餐饮企业依据劳动合同继续享受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与此同时,电商企业作为实际用工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供约定劳动条件,按时支付劳动报酬,防范工伤事故的发生,购买商业保险分散用工风险等。

  “餐饮企业和电商企业最好直接签订借用协议,而非电商企业与员工直接签订劳务合同,餐饮企业和电商企业应当共同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李学辉建议,员工应当按照餐饮企业的指派或者经餐饮企业同意与电商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履行义务,领取报酬,要求电商企业购买商业保险等。需要强调的是,员工应当增强合同意识,明确自己身份。

  “共享”催生新业态?新生存之道的模式之争

  未来的你可能不只属于一家公司了?以盒马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共享模式”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共享员工”或许是解当下燃眉之急一种途径,让人们看到,企业并没有被问题和困难吓倒,而是在灵活“自救”。但疫情过后怎么办?这种模式能否长久?作为第一家向餐饮企业“借兵”的盒马对此回应说,“盒马与餐企员工的合作,不是新型雇佣关系,而是临时的过渡措施。至于后续会不会长期这样合作?我们要进一步探讨。”

  其实,这种“共享员工”模式在一些国家已经比较流行,叫做“灵活用工”,是企业之间自行调配人力资源,以解决特殊时期的问题。李学辉认为,在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用工形式情况下,“灵活用工”尚难以形成基本的或者主要的用工形式,只能是辅助的或者特殊形式的用工形式。不过,“灵活用工”能够合理调动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短时间过剩,实现合作企业、员工三方的共赢,具有创新性,应当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灵活用工”形式。

  在娄宇看来,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行法律中规定的用工形式,克服人力资本短缺的难题,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模式难以长久。当疫情得以控制后,线下餐饮企业面临的用工需求将会大增,“业务借调”或难以满足正常运转。

  实际上,线上服务确实无法替代线下门店体验,李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间相对均衡的“合作竞争”关系将长期持续,线上负责集客和物流配送,线下负责餐食生产和体验服务。不过,企业间融合趋势将不断凸显,不仅仅线下餐饮企业会设立外卖窗口和送餐团队,还会有大的连锁餐饮集团布局线上点餐平台,也会有主流线上平台并购线下餐饮企业。

  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探讨目前企业间“跨界”合作现象的经济本质,可以把这类能够跨行业从事多种工作且不受劳动合同约束的员工称为“弹性工作制员工”。李智认为,这类员工一方面具有“一专多能”的技能结构,另一方面又具有可以随需求变化快速市场调节的流动性特征,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如果这种员工的供给能够实现“第三方化”和“规模化”,而不是当前疫情态势下的基于企业间临时“喊话”局部实施,则对提升企业用工弹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度以及社会就业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业界也有声音认为,当下餐饮行业线下门店虽然暂时不能营业,但仍保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作为外卖厨房和食材加工中心。疫情或加速了传统餐饮行业的产业升级进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各大餐厅会布局线上平台,打造专门外卖厨房和团队。截至记者发稿时,盒马宣布开启新一轮招聘,开放3万个岗位,包括总部采购、技术、运营等,也包括一线门店小二,其中配送小哥最为紧急。“2020年的开头比预想中难了一点,但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对每一个向往美好的人有信心。”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   
 
 https://www.zhongboxinwen.com/
 http://www.sqyuxin.com/
 http://www.yhqlianmeng.com/
 http://www.shzf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