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三大模式推动“共富工坊”促共富

2023-05-09 10:41 来源:长兴县人民政府网站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总结提炼了近两年来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六个方面十条典型经验做法。其中,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赫然上榜。

近日,从浙江省长兴县了解到,该县已经实现“共富工坊”全域覆盖。16个乡镇(街道、园区)建设“共富工坊”129家,涵盖当地9大产业23种产品,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6836人就业,每年为1211名低收入户人均增收2万余元的收入,为村集体经济创造2971.2万元的新增收益。

工坊如何建?如何助农增收?党建引领作用又是如何发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当地。

运营“整村资源”来推动工坊发展

“我们是通过村党委牵头,统一收储资源、统一规划开发、统一招商运营,来实现对整村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说这话的人是李家巷镇石泉村党委书记李剑勇,谈起村庄这些年的变化,他不无骄傲。

石泉村位于318国道旁,是一个有着1500年建村史的古村落。但是在当地人的记忆中,40年前这个村庄还是以矿山开采为主要产业。长期的无序频繁开发,导致村庄环境污染严重,漫天灰尘。直到2016年,石泉村下定决心,关停所有矿山,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后来,李家巷镇党委牵头对村庄开展了环境整治,并于2021年引入上海的一家运营公司,依托该镇石泉村独特的人文历史及生态环境资源,探索“基金+政府+公司+农户”模式,打造“石泉拾美”文旅融合型共富工坊。

工坊成立后,工作人员就着手对全村资源开始梳理造册,并且积极对外招商。目前,石泉村已经成功引进石泉山房、霖霏楼、唐味斋、拾月派对、浅山茶室、喔哩茶坊、趣野烧烤、古风团建等业态15个。2022年,“石泉拾美”文旅融合型共富工坊共接待各类游客6万余人次,总产值超500万元。

如今,石泉村的老百姓也得益于工坊的建设,不必在外出务工,可以就近就便在家门口就业。长兴县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过程中,也探索出一条“市场主营、工坊助营、村庄合营、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深耕“产业基础”主导工坊建设

在“共富工坊”的建设探索中,长兴县除了创设整村运营模式外,还把目光瞄准了本地特色的工农产业。“我们县里印染纺织、蓄电池等属于传统优势工业产业,还有湖羊、河蟹、葡萄等一批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都适合建立工坊。”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长兴正式成立10家部门组成的县级共富工坊联席会议。每年由这个联席会议来确定“共富工坊”建设类型、数量和规模,同时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动态调整进入工坊的产业清单。

在煤山镇新安村的恒能耐火共富车间内,记者看到12名工人正在忙碌,他们正在进行玻璃纤维制品生产。“这都是新安本地村民。我们这个车间,主要承接的是蓄电池隔板等一些简单工序,拿出了一定比例的岗位专门面向低收入户招工。”车间负责人胡浩说。

近两年来,长兴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推动当地天能、超威等一批“链主”企业发挥作用,带动上下游22家企业打造共富车间、共富生产线、共富岗位55个,把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生产工艺较易的环节转移到工坊。一方面,这为企业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是探索“小农户+现代产业”的接轨做法,推动工坊成为产业链发展中的一颗颗“螺丝钉”。

同样,在长兴县吕山乡,记者得知当地依托特色湖羊产业,围绕着湖羊养殖、饲料加工、湖羊屠宰、肉制品制作、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已经建设“共富工坊”5家,上下游产值超5亿元,占全乡农业产业产值70%以上。

依靠“人才要素”驱动工坊活力

工坊的建设最终是为了“人”的利益,工坊的建设过程也始终离不开“人”的帮助。秉持“一个人带动一座坊、一座坊富了一群人”的理念,长兴县广泛在部门、乡镇机关中排摸了一批红色管家,专门负责对接协调政策资源。同时,各个村社也充分发挥好乡贤、技能人才、职业农民等本地人才的积极作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打造工坊。

在画溪街道姚家桥村,记者正巧遇到正在村里“同心筑梦”共富工坊查看场地的俞伟江。俞是浙江钧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姚家桥村的乡贤企业家。

“当时村里找到我,说起打造工坊这个想法,我觉得很有意义。”俞伟江告诉记者说,“本身我们也需要招聘工人,村里可以安排场地和人手帮助我们,这是双赢的事情”。

姚家桥村党委通过和均圣能源等3家乡贤企业开展党建联建,打造这家工坊定向招纳本村低收入农户就业,引进乡贤企业中蓄电池塑料壳质检、湿巾盒卡扣盖安装等工序,推动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4月中旬就可以正式运营起来,预计今后每人能实现月均增收1500元。”姚家桥村党委总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和兴开心地说。

洪桥镇养蟹大户钱金元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就开始从事河蟹养殖。作为一名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也是积极响应镇党委开展工坊建设的号召,推动“蟹为媒”共富工坊建设。

在洪桥镇河蟹产业共富工坊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测试河蟹自动包扎设备的老钱。“以前,洪桥蟹农都是‘单打独斗’,受制于养殖技术,产量低且品质参差不齐。现在组建了工坊,我们会经常组织专家到蟹塘指导,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应用和套养模式的推广,实现了产量、品质‘双提升’。”钱金元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