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司法局坚持教育、感化和帮扶的基本原则,运用四项举措积极探索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新模式,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
一是实施“全方位”监管防护。在审前社会调查时,走访社区、学校、派出所等,全面掌握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排查风险隐患,织密防护网。在前期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强化家庭监护责任。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制定档案查阅登记制度,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在全县筛选熟悉未成年身心特点的律师,开通未成年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是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成立以社矫工作人员、司法行政干警、三官一律、五老志愿者、心理咨询师、村(居)干部为成员的“加强型”社区矫正帮教小组。根据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犯罪类型、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矫正方案。安排专人开展“一对一”帮教,运用年轻人喜欢的媒介形式,定期分享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通过日常微信交流,及时了解未成人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等,消除其抗拒心理。
三是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通过开设讲座、观看法治教育片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常犯的暴力犯罪的类型、特征、危害、后果进行深入宣传,强化其遵纪守法意识。举办“故事读书会”“书法茶艺培训”等活动,融入公共道德、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等内容,提升其文化道德素养。坚持家庭感化教育为基,开展家庭治疗、谈心谈话等活动,逐步改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和家长的紧张关系,以亲情为动力,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与医院、心理协会等联合组建专业心理矫治团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讲座、群体情绪控制训练等,帮助未成年人摆脱心理负担,转变思想观念。
四是进行“关爱式”社会帮扶。建立纾困救济机制,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失业失学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定期走访慰问,给予物质帮扶。同时协调妇联、民政、教育局等部门,引入社会力量,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复学就学、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问题,促进其尽快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得到社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