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正能量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东城力量”助力“中国茶”成功申遗

2023-01-04 13:08 来源: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近日,东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参与联合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东城区通过多种措施对国家级项目“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以及其他市级、区级与中国茶相关项目实施系列保护措施,为此次申遗贡献了“东城力量”。

吴裕泰茉莉花茶的

“匠心”和“创新”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由全国4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联合申报的,东城区的“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为其中之一。

吴裕泰始创于1887年,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据介绍,吴裕泰始终坚持“自采、自窨、自拼”的独门窨制技艺,主要包括茶坯制作、花源选择、鲜花养护、玉兰打底、窨制拼和、通花散热、起花、烘焙、匀堆装箱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十分精细的要求。只采用春茶茶坯,坚持茉莉花“三不采”原则,在拼配中适当增加徽茶茶坯所占比例,并且运用“低温慢烘”等独门技艺,最终形成了吴裕泰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的特色。

其中,窨制即新鲜茉莉花吐香、茶坯吸香的过程。茶坯和鲜花的品质,以及窨制时的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分、时间、堆放厚度等均对最终的口味产生影响。经过窨制工艺制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饱含茉莉花的鲜灵芳香,能让人的身体和心情得以放松。同时,茉莉花茶含有芳香油、香叶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种化合物,能清热解暑、健脾安神,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保健饮品之一。

因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底蕴,2006年,吴裕泰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2011年,“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吴裕泰以匠心传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这份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研创符合时下消费趋势的新产品,同时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寓意。近年来,吴裕泰突破花茶使用茉莉花和绿茶制作的传统消费认知,在鲜花及茶坯的品种选择上变化出更多“新花样”,相继开发了珠兰花茶、桂花花茶、茉莉红茶等,为花茶品类扩容。同时,吴裕泰还不断丰富产品线,推出适合办公室白领的花草茶系列,以及茶冰淇淋、茶饮、茶月饼、茶爽清口糖、茶饼干、茶蛋糕等产品,实力“圈粉”年轻人。

系列保护措施

为申遗贡献“东城力量”

 

据介绍,2020年以来,在文旅部和市文旅局的指导下,根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完善保护机制、维护实践场所、巩固代际传承、加大宣传力度等多种措施,对国家级项目“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以及其他市级、区级与中国茶相关项目实施系列保护措施,为此次申遗贡献了“东城力量”。“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茉莉花茶技艺和北京习俗的文化内涵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持续加大项目列入后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做好该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实践。”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是北京皇城文化和京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区域内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东城区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城区全面整合并充分发挥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事业、产业端通过构建国家、市、区三级名录体系、完善政策促进体系、推动生产性保护基地和孵化园等标杆性项目建设等方式,在传播端用新视角讲述、沉浸式体验、多主题覆盖、全媒体展示等方式,多措并举构建非遗的普及传播矩阵,东城区“非遗之城”建设按下“快进键”,传承发展的土壤日渐丰沃,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统计,十年来,东城区各级投入非遗保护资金4889万元,公布四批共107项东城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241名东城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立6家“非遗在社区”示范点。截至目前,东城区共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5个,其中37个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71个进入北京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拥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67人,其中国家级49人、北京市级87人;拥有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2家、市级5家;拥有市级传承示范基地2家。

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守正创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东城悠久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