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经贸要闻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开非遗之门·走近在地文化”行动开启:传统技艺焕新传承

2025-07-30 11:10 来源:未知

“推开非遗之门·走近在地文化”行动开启:传统技艺焕新传承

7月21日至25日,“推开非遗之门·走近在地文化”活动在厦门、成都、漳州、南平全国四地顺利举行。首期行动由「CM公益传播」携手建发商管“暑期蜕变计划”、微博非遗等多方伙伴共创,以“门”为视觉符号,以“推开门”为仪式感,掀起“推开非遗之门”的行为引导。

活动方通过打造5座“非遗之门”美陈打卡装置、邀请7位明星共同发声、开展5场儿童非遗公益研学体验等系列活动,聚焦非遗议题,助燃非遗守护与创新传承的社会热潮。

一、打造5座非遗之门,倡导关注在地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东方美学和生活智慧。但在时间的长河里,很多非遗面临着手艺失传的潜在困境,遗产或将走向遗忘。为更好地促进非遗传承,助力文化传统与现代风尚交汇融合,重新引导公众发现非遗魅力,活动方在4座城市的5座商业综合体,各打造了一扇非遗之门。

5座非遗之门,分别呈现闽南剪瓷雕、成都银花丝、漳州窑素三彩、武夷山竹编等系列在地非遗作品。同时,每扇门旁的策展语都藏着一枚NFC贴纸,手机轻轻一碰,就有非遗传承人用语音向公众介绍该项非遗与展出作品,带领公众走进非遗的世界,了解背后的艺术魅力和当地的人文底色。

厦门建发湾悦城的非遗之门

其中,落地在厦门建发湾悦城的非遗之门,展出了由非遗传承人林欣墙一家三代人共创而成的闽南剪瓷雕作品《鱼跃龙门》。林欣墙介绍说:“闽南剪瓷雕技艺所用的材料瓷器本身是碎片,经过匠人的精心挑选、修剪、拼贴,才构成辉煌的画面。这是一种集泥塑、绘画、雕刻和剪贴等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通常装饰在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和墙身部分。厦门林氏剪瓷雕技艺传承到我这代,已历经六代人。”

厦门建发湾悦城的非遗之门,作品为《鱼跃龙门》

在厦门建发悦享中心展出的剪瓷雕作品,则是由非遗传承人陈劲奋一家四人共同创作而来,作品还结合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彩画和黑白画。在陈劲奋看来,学剪瓷雕不仅能帮助我们塑造美、表达美、传播美,对塑造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也具有重要意义。

漳州建发美一城的非遗之门以漳州窑素三彩为代表,素三彩第三代传承人陈嫣表示:“我们希望素三彩是打开这扇非遗之门的钥匙,让那些沉睡在窑火余温里的故事,顺着柚色的纹路,漫进当下的生活,在香盒的开合间,续写千年的烟火气。”

在闽北地区,武夷山竹编技艺已拥有3800年的历史。此次在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的非遗之门,活动方特别展出了传承人谢宏星的作品。谢宏星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材质与竹结合,并使用创新的制作手法,让源于自然的竹编与现代科技、茶道、绘画、书法等融合在一起。

上图丨漳州建发美一城的非遗之门;下左图丨厦门建发悦享中心的非遗之门

下右图丨南平建发悦城中心的非遗之门

在成都,落地在建发鹭洲里的非遗之门,则呈现了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道安、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晓璐及其团队制作而成的银花丝作品。银花丝被誉为“成都五朵金花”之一,王晓璐向公众解释,银花丝手艺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它的魅力在于以线为笔去勾勒东方美学的精髓。银花丝没有颜色,全靠丝与丝之间的搭配去彰显出它的层次感。

成都建发鹭洲里的非遗之门

从山海闽南到天府之国,每一扇非遗之门都呈现着代表在地文化的非遗作品,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引领,越来越多在地公众走进非遗、了解非遗,让千年文化再次吸引现代目光。

二、邀请7位明星发声,共同汇聚非遗浪潮

为了扩大话题声量,进行跨界联动,让非遗焕新活动线下线上同频共振,活动方开设微博话题#推开非遗之门走近在地文化#,邀请了演员赵雅芝、贾乃亮、杨蓉、聂远、茅子俊、唐九洲、贾青担任公益传播大使。7位公益传播大使纷纷带微博话题发布倡导博文,助力传播,汇聚非遗浪潮。

截至7月26日,#推开非遗之门走近在地文化#微博话题实现1644.8万阅读和12.1万讨论。明星效应激活全民参与,很多网友表示:“非遗火了,这些沉睡的宝藏终于被更多人看见。“还有不少网友分享了更多的在地非遗文化,“木偶会打虎,米酒藏千年,这两样非遗是漳州的真宝藏。”

当线上传播的非遗声浪持续高涨时,建发商管旗下7座城市的10座商业综合体室内外大屏正在轮播明星公益传播大使同款海报,以触达当地更多的流动客群,让一场跨越时空和代际的文化共振影响多城。

三、开展5场“与非遗‘童’行”活动,助力非遗传承

活动期间,活动方携手建发商管暑期蜕变计划,在全国4座城市组织了5场“与非遗‘童’行”非遗研学活动,邀请在地的非遗传承人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非遗课程与手作体验。

在南平武夷山大竹岚,省级非遗竹编传承人谢宏星带领孩子们学竹编的历史沿革与传承创新故事。在竹林间,谢宏星和孩子们一起编织竹扇,将柔韧竹丝编织成缕缕清风,感受非遗创作的乐趣。

“与非遗‘童’行”走进武夷山大竹岚,体验武夷山竹编

在厦门垵山村,闽南剪瓷雕传承人林欣墙带孩子们实地参观闽南古建,仰望屋脊实物,并在室内教学,引导孩子们如何用破碎的瓷片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学“不破不立”的生活智慧。

“与非遗‘童’行”走进厦门垵山村,体验闽南剪瓷雕

同在厦门,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闽南剪瓷雕市级传承人陈劲奋与区级传承人陈开达兄弟俩则带孩子们走进了仙岳山土地公庙,该庙是陈劲奋与陈开达家族的代表作品之一,与孩子们近距离了解剪瓷雕艺术和背后栩栩如生的民间神话,并带领孩子们各自创作了一幅属于自己的剪瓷雕非遗作品,激发非遗学的成就感。

“与非遗‘童’行”走进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体验闽南剪瓷雕

在成都四川省非遗馆中,成都银花丝省级传承人王晓璐与孩子一同欣赏了成都非遗“五朵金花”——银丝花、蜀绣、漆器、瓷胎竹编、蜀锦的璀璨传奇,并指导孩子们采用银花丝技艺,制作一副带框画,收获人生一次独特的“非遗体验”,步入非遗传承之门。

“与非遗‘童’行”走进四川省非遗馆,体验成都银花丝

在漳州南山南·洪树德陶艺馆里,漳州窑素三彩省级传承人洪冰晖带领孩子们参观并讲解南山南·洪树德陶艺馆里的藏品,随后带领孩子们在素坯盘上点染红绿彩,亲自感受漳州窑红绿彩的魅力,了解非遗故事。洪冰晖的女儿陈嫣说:“漳州窑素三彩是明清时期的一个古陶瓷品种,曾盛极一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但后来这一技艺逐渐熄火。幸好20世纪90年代,我的外公洪树德教授成功复刻了失传近400年的漳州窑素三彩烧制技艺,让这一技艺涅槃重生。” 如今,陈嫣正接力“守窑”,让素三彩重现风华。

“与非遗‘童’行”走进漳州南山南·洪树德陶艺馆,体验漳州窑红绿彩

诚如陈嫣的家族故事一样,非遗文化唯有坚守传承、砥砺创新,才能穿越窑火与时光,再次照进当下。此次行动,活动方通过打造一扇扇“非遗之门”,设置非遗议题事件,邀请更多年轻一代“推门而入”,呼吁关注、了解并携手守护,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认识,推动非遗在代代接力中焕发历久弥新的东方光华。

活动方表示,本次主题活动还获得多方的支持,其中凤凰网旅游作为支持媒体,“商业向善”、杨锦斌工作室、欢娱影视作为支持伙伴,建发商管作为公益传播支持伙伴。希望“推开非遗之门·走近在地文化”主题活动不只是停留于几天的活动,而是希望更多相关方能够把非遗当做一扇门,继续推动更多城市拥有可走进的非遗入口,让更多在地公众能够认识、了解和感受非遗魅力和东方美学,在传承与创新中看见非遗的当代表达以及文化背后的古老生活智慧,使得非遗守护、传承及创新之路持续延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周排行榜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