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丰收时。前段时间,泗安镇二界岭村的400亩小香薯正式迎来了丰收。很难想象,这片小香薯地一年前还是一片桃树林。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该桃林效益不高。为响应全县“非粮化”“非农化”工作的开展,二界岭村村委会决定退林还田,通过种植小香薯,进一步激活土地的活力。“从这几天的采收情况来看,400亩的小香薯净利润可以达到30万元。”二界岭村党总支书记桂行旺信心满满地说。
思路决定出路。十年来,长兴的村干部们上山下田、走村入户,千方百计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如今,全县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村全面消除,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9.1亿元、村均389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4.6亿元、村均196万元。十年来,长兴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已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园区21个,高质量创成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十年来,长兴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已累计创成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31个、省级善治村98个,和平镇马家边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十年,长兴的广袤大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吕山乡雁陶村村民成立民告诉记者,十年前家门口的荒地,现在已被改造成了花园,吃完饭到这里散散步,感觉太幸福了。雁陶村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尽最大力,办最实事,不断加快道路交通、防洪排涝、饮用水保障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据了解,此次旧村改造从2020年开始,力争花3年时间,投入资金3500万元左右,彻底改善村容村貌。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长兴先后获评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一幅幅村民富、产业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长兴大地徐徐展开。这十年,长兴以构建“三农”工作“136”工作体系为起点,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7亿元,增加值增幅3.2%;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4万元、4.21万元,城乡倍差为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