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芦蒲镇抢抓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和入海水道二次开挖的机遇,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两大攻坚”“两大标杆”“两大文章”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努力促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融合发展,倾力打造“林果高地、红旅阵地、清水绿地”生态芦蒲新特色。
突出政治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芦蒲镇始终突出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狠抓党建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突出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指导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举措,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该镇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党员活动日等节日活动契机,发挥农村文化大院、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播电视、会议讲座、新媒体等宣传作用,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结合文明创建活动,设立“乡风文明榜”“创业榜”“敬业榜”“好人榜”等专栏,宣传村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组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芦蒲镇突出加强村居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把党组织建设完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童营、临黄、双码等9个沿黄河故道村居党建工作示范带,把党建示范带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聚合力。积极探索“党建+N”模式,在夯实基层阵地、配强干部队伍、丰富党建载体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全力点燃党建“强引擎”,赋予乡村振兴“新动能”。该镇一是抓“党建+阵地堡垒”建设。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石,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作用,聚焦便民服务、文明实践、创新创业、医疗保障、养老托幼、快递站点、文体娱乐等功能,将分散的公共服务聚集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联合宣传、村建、文化等部门,通过向上争取、自身筹措、寻求合作等方式,重点完善三联、曹安、童营、周门、高杨等较薄弱村居的党建阵地,积极提升罗码、左范、蒲东等先进村居党建阵地,逐年有效推进黄河故道沿线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让党建阵地既聚人气、更聚人心、又发挥作用。二是抓“党建+干部队伍”建设。该镇坚持能者上、庸者下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阜宁县村干部专业化星级管理实施细则》中评星条件,选树一批政治硬、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逐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储备,用好用活“老带新”“传帮带”。发挥好党员中心户考评机制作用,将群众满意率和工作实效性纳入镇村组干部重点考评标准,分“月+季+年”三级测评,综合得分高者优先纳入晋升和表彰对象。经常性开展镇村干部“线上+线下”培训,做细做实干部队伍建设大文章,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三是抓“党建+活动载体”建设。该镇以阵地堡垒、干部提升、服务社会等一体化的组织建设体系,把干群素质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作为组织建设的目标。切实加强党员日常管理,规范创新“三会一课”和党日活动,突出注重在元旦、“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积极利用芦蒲烈士纪念塔这一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开展各类“红色+”活动,真正让党旗“红”映照干群“心”;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突出产业强镇,创新乡村振兴支部产业模式。该镇按照“一核、两带、四点”的思路发展产业,一核(园区)、两带(堆上林果带和堆下有机稻米带)、四点(新荡水产养殖、蒲南路边采摘、左范生态农场、罗码金蝉养殖),结合党建活动和产业链创新努力推动新实体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该镇通过“支部+合作社”“支部+产业”等发展模式,用好用活“强村十八招”,推动黄河故道沿线村居党支部带领群众创办领办集体经济项目,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副则副、宜商则商”原则,瞄准“融合、绿色、科技、品牌”四大方向,围绕“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建特色区”要求,解决“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三个问题,发挥优势,大力度推进“沿黄”农业结构调整、堆上人家景点建设,努力建成黄河故道万亩林果经济带。二是整合存量扩大连片发展。该镇在黄河故道现有果园5000余亩,中药材1398亩的基础上,决定利用3年时间,在“沿黄”一线新拓葡萄、核桃、水蜜桃、苹果等5000亩优质果品基地,使全镇拓果面积达到10000亩。努力把该镇“沿黄”一线村居打造成“五六七八九,月月有水果;六七八九十,月月有收入”林果经济带发展新模式。三是打造特色生态产业园。该镇规划打造5000亩现代农业园核心区,重点推广连栋大棚节能保温、滴水灌溉和有机肥、生物肥的使用。以临黄绿色生态园为龙头,打造临黄、周门等千亩花圃苗木基地;以蒲南百亩连片设施农业为龙头,规模化推广稻蟹、稻虾间作新模式。着力打造芦蒲生态有机农产品特色,充分利用招商、电商、直播等形式扩大芦蒲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充分利用帮促机遇。该镇抓住市委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援建机遇,盘活闲置用地30亩,新建面积为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用于发展旅游用品、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为三马、新荡等四个帮促村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吸纳本地富余劳力100人以上,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努力开拓工业提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壮大的新局面,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