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滚动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宁波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

2025-10-20 08:48 来源:浙江日报

  前阵子,连续的高温晴热天气,给城市绿化养护带来新考验。而在宁波市首个“智慧公园”试点——日湖公园,养护工人却用手机随时登录“智能水肥管理系统”,查看土壤墒情监测传感器采集的绿地土壤温度、湿度等信息,并结合气象数据和植物需水量进行智能分析,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提升养护效能,守护了满园绿意。

  像这样的智慧场景,在宁波随处可见。近年来,宁波围绕城市全域数智化转型要求,深入推进“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全面应用,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也为群众带来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宁波市城市桥梁监测管理中心,大屏幕上滚动着中心城区38座特大及特殊结构桥梁的15类2600多个点位的监测数据。这是宁波上线的国内首个城市桥群科学智慧化管理平台。

  “它是实时感知桥梁健康安全状况的‘智能管家’,也是能够分析评估关键数据的‘专业医生’。”宁波市市政设施中心桥梁管理科科长钱丰说。

  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御”,该系统升级了防船撞智能预警功能,通过安装在桥梁及两岸的雷达、水位仪、视频监控等设备,实时监测往来船只的航行动态。据统计,防船撞智能预警功能上线以来,已累计发布预警4000余次,有效保障了桥梁安全和交通畅通。

  不只是桥梁,为建设一座“会思考”的智慧城市,宁波以数字孪生技术和大模型为支撑,搭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将2300余条城市道路、1600多个停车场、5000余座公厕、230万套照明设施等纳入“一网统管”,并建立“智能感知—精准派单—高效处置—核查反馈”的城市安全运行保障闭环。

  10月11日晚,宁波机场路高架南延的一套功能照明设施发生故障,智能感知系统当即上报。次日一早,该路段照明养护单位工作人员接到了平台派单,循着精准定位,赶往现场处置。相比过去人工巡检、被动报修的模式,路灯自己“报故障”、系统精准“派工单”,让运维效率提升好几倍。数据显示,借助智慧管控平台,目前宁波城市照明设施亮灯率已保持在98%以上。

  “垃圾分类”这件民生小事,也折射出宁波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智治的理念。“滴”的一声轻响,宁波鄞州区明楼街道中海花园居民谭业军用手机扫码,打开了小区里的生活垃圾全品类智能回收箱,很快完成了塑料瓶、废纸板的投递,获得0.51元资源币,“24小时开放,可回收物分类齐全,还有资源币返还,真方便。”

  自2023年起,宁波全面推进垃圾分类3.0模式,先后投放1200多台生活垃圾全品类智能箱,建立起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截至目前,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前端有偿投售次数已超4000万次,分类正确率超90%,平均每天“智取”可回收物近40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