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教师节,当我们把感恩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便会发现,“老师”二字,不止于传授知识的教师,更包括那些在我们成长、求知、奋斗途中,给予我们指引、启发与力量的引路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我的母亲很普通,却用行动教会我什么是“善良”。每个周末清晨,她总会抽出时间做志愿者。清理公共街道、帮扶独居老人、组织社区活动……她做得自然,笑得也真诚。我曾问她:“周末休息一下不好吗?”她摆摆手说:“做点能做的事,心里踏实。”
校园,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而窗边站着的,是那些手执粉笔、眼中有光的老师。
我高中的数学老师,是位留着利落短发的中年妇女,每一根发丝都服服帖帖,一如她严谨的作风。
我没有学数学的天赋,高中时的成绩常年“吊车尾”,但她从没有放弃过我。有次课后我去办公室请教问题,她放下手中的红笔,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又来钻研问题了,真好,你一直很好学。”那一刻,阳光穿过老旧的窗帘,照着她发间的粉笔灰,也照见我突然涌出泪水的眼睛。
还有另一种师者,用跨越山海的牵挂,改写了许多孩子的命运。
“朝霞妈妈”与贵州巫梭村女孩杨星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师”最动人的模样。2015年,当胡朝霞走进这座苗岭深处的村寨时,11岁的杨星仰着脸问她:“你就是大家说的朝霞妈妈吗?”胡朝霞蹲下身,温柔地说:“想不想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读书能带你走很远很远的路。”
这句话像一粒种子,落在杨星心底。从此,每个挑灯夜读的晚上,她总会想起那个从远方而来的身影,想起山外那条“更宽的路”。七年寒窗,她从村小到县中,最终考上了贵州中医药大学。
2025年暑假,杨星牵着胡朝霞的手走在巫梭村的青石板路上,她说:“朝霞妈妈,我终于懂了‘出去’的真谛。读书不是为了离开,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我要做一个能听懂苗语的医生,为乡亲们看病。”当年那一句轻轻的问话,竟真的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人生轨迹。
教师节之际,让我们向那些曾以智慧和温暖指引我们的人,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您,我的老师们。
从现在开始,我们或许也可以努力成为别人的老师,以善意的言行影响他人,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因为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群人彼此照亮、共同前行。(记者 王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