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梅社区共富街区 红梅社区 供图
“小谢,麻烦你帮我拾掇拾掇头发。”谢林英的理发室刚开门,街坊李大爷就熟门熟路地走了进来。一天的忙碌,在这声招呼里,悄然开始。
80后谢林英曾是残疾人运动员,如今在这10平方米的理发间开启了她的新赛道: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剪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且只收三分之一的费用。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红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场“微改造”说起。
从空间焕新到共同体重塑,共富街区如何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红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空间重构、业态重塑、服务升级”为路径,主动腾退60%的办公区域,通过“低偿+公益”合伙人模式,打造集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社区经济于一体的社区共富街区。
今年7月,“又见梅好·焕新生活”红梅社区共富街区开街。陶艺馆、咖啡店、裁缝铺、理发铺……这个由1550平方米的老旧空间改造而来的多功能平台,成为居民们“开门可见、抬脚即到”的生活港湾。
不远处的“‘梅’好格子铺”里,这种转变,同样在另一个年轻的生命中悄然萌发。“我叫毛毛,这是我做的手链,希望你们能喜欢。”心智障碍青年毛毛在党员志愿者和邻里帮助下,渐渐地能自信招呼客人,还成为了社区咖啡店的见习生。
“梅”好格子铺就像社区关系的“黏合剂”——全职妈妈做义工、退休教师教手艺、爱心企业助销售,让每一平方米都回应民生所需。
除了特殊群体,占比超过40%的“一老一小”也是红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要的服务对象。早在2019年,社区党委就启动“小区焕新、街区焕新、空间焕新”三大工程,破解老小区破旧、停车难、管线乱等痛点。
2021年,社区又借未来社区建设东风,让星阳菜市场二楼460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投用,文化、休闲、读书、运动、食堂五大功能区稳稳接住“一老一小一特”需求,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更成为“老人乐园”,提供从基础照料到科技助老的全程服务。
“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开展党群服务的‘指南针’。”红梅社区党委书记邢巧燕说。目前,红梅社区的10余家党建联建单位持续为社区群众注入温暖,新碶供电所的党员志愿者们定期为独居老人检查家中用电情况;街道妇联设置妇女儿童驿站开展亲子绘本课堂;社区联合区退休教师协会举办歌咏班,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共富街区也引入10余家优质社会组织和社区商户,日均服务超200人次,开展非遗体验、阅读课程、政策宣讲等活动百余场。(记者 叶玉娇)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