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德媒:在欧中企不满欧盟市场“政治壁垒”

2024-12-13 11:51 来源:网络

  据德国《商报》网站12月9日报道,在欧洲的中国企业认为,由于布鲁塞尔正在设置“政治市场壁垒”,对投资者而言,不确定性正在增加。约60%的受访企业提到欧盟营商环境“对华负面情绪强”。这是国际管理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受欧盟中国商会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的结果。

  调查显示,中国公司明显感受到欧盟委员会对外国补贴采取更严格立场的影响,并且不喜欢这种做法。约61%的受访公司表示,布鲁塞尔的“去风险”策略对它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个词被欧洲人用来形容试图减少对中国经济依赖的做法。

  超过70%的受访公司表示,它们受到了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的影响。该条例于2023年实施。从那时起,外国投资者需要向欧盟竞争管理机构报告其在过去3年中获得外国补贴的情况,而布鲁塞尔可能据此将相关公司排除在公共采购之外或禁止它们进行收购。

  报道称,今年,欧盟委员会还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5%的特别关税。它指责北京通过补贴给予本国汽车制造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北京和布鲁塞尔正在就关税替代方案进行谈判,但目前还没有达成协议的迹象。

  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公司将欧盟的营商环境评价为“非常好”或“较好”,超过一半评价为“一般”。欧盟中国商会在新闻稿中指出,半数以上受访企业抱怨欧洲市场不再公平和开放。调查询问哪种描述适用于欧盟当前的商业环境,只有17%的受访企业回答“公平开放”。

  报道称,调查报告就如何改善中国公司在欧盟的营商环境提出了283条建议。例如,受访企业呼吁限制“去风险”等政治决策对正常商业合作的影响。它们还指出,不应基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设置贸易壁垒。

  中国企业在欧洲非常活跃。航运公司中远集团拥有包括汉堡在内的多个欧洲港口的股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正准备在匈牙利开设一家工厂。

  根据这项调查,许多中国公司指出了欧洲“去风险”对其业务的负面影响。约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它们直接受到高科技领域投资壁垒的影响。几乎同样多的企业看到“市场激励方面的差别待遇”。IT设备供应商抱怨与其中国背景相关的“歧视性、非技术性评价”。

  欧盟中国商会强调,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刘坚东表示,欧洲对中国企业具有“战略重要性”,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活动“对欧盟的工业现代化、技术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转型产生了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