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三十年捐85万元资助139名贫困学子 张如普荣登“中国好人榜”

2025-10-18 08:22 来源:未知

  10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批“中国好人榜”,浙江宁波镇海蛟川街道的“助学爷爷”张如普名列其中。三十年来,这位退休老人累计捐出85万余元,帮助139名贫困学子点亮求学之路。

  张如普的慈善之路,始于1995年。那一年,他得知一位远房亲戚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学业,便主动上门劝说,并承诺承担全部学费,最终让孩子重返课堂。

  “读书可是件要紧事!”张如普回忆,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助学,也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年的助学生涯。

  起初,张如普的资助对象多来自亲友介绍,范围限于镇海本地。1996年,《宁波晚报》上一则宁波市慈善总会发布的助学消息,让他找到了更系统的捐助渠道。从此,读报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报纸和电视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能让我第一时间知道哪些孩子需要帮助。”

  今年年初,张如普专程赶赴千里之外的福建惠安,为当地15名困难大学生送去5.25万元助学金。

  惠安,是他军旅生涯中驻扎十一载的“第二故乡”。1969年至1980年,张如普在此服役。2012年,一档《沿海行》电视节目让他了解到惠安仍有不少学子因贫失学。他随即写信联系惠安县慈善总会,开启了一段跨越十三年的助学情缘。

  此次惠安之行,张如普还特地走访了困难学生家庭。面对奕奕(化名)身患重病的父亲,他以自身康复经历鼓励对方保持好心情,要对生活有信心。截至目前,他陆续资助五批共57名惠安大学生,总额达35万元。

  三十年来,张如普的爱心足迹从宁波不断向外延伸。他的资助对象从宁波拓展到安徽、河南、山东、福建、江西、内蒙古等地。“希望能让那些来宁波求学的学子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张如普这样解释自己跨地域助学的初衷。

  在张如普的记忆中,小金是一个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小金是2011年收到宁波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出生于农民家庭,我们俩很有缘分。”张如普一边翻看信件一边回忆。“学费、生活费,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上大学是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容错过。”了解情况后,张如普立即汇去资助款。

  在小金读大学的4年里,张如普的资助从未间断。每逢假期,他都会邀请小金一起聚餐。“小金很优秀,每年都获得学校的优秀学生奖。”聊起自己资助的学生,张如普总是满脸的自豪。

  在张如普家中,三个上了锁的木盒里,装满了孩子们的相片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

  “张爷爷,我刚到大学报到,写信向您报个平安。”

  “张爷爷,是您让我圆了大学梦。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张叔,我要结婚了。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希望您能来参加婚礼。”

  ……

  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信件,记录着张如普三十年来爱心的足迹,也见证着一个个生命因他的帮助而焕发光彩。张如普心中挂念的学生名单中,像小金这样的还有很多,而且在持续更新。

  不变的是,张如普始终初心如磐,让这些孩子有学上、有书读,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捐资助学就像一场‘接力赛’。我做的不过是尽一份力,哪怕只能带来一点温暖,也值得。”回顾三十年助学路,张如普这样总结。

  如今,这位坚持了半辈子的老人有了新愿望:“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把这份爱传递下去。”面对荣誉,他始终谦逊如初,将一切视为一场需要代代相传的温暖接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