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巡查污染点,靠人跑、车巡,不仅慢,还时常找不到源头。如今,有了这套‘神器’,污染在哪、怎么来的、该怎么治,一目了然!”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的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感慨道。这番话,道出了北仑在大气环境治理上的“提质升级”密码。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联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打造了“地基+飞航”大气环境智能监管模式。有效破解传统大气环境日常巡查与污染溯源工作中“响应慢、定位难、取证弱”的痛点。
该模式整合扫描式激光雷达、无人机、气体监测仪等多类前沿感知设备,构建起“监测感知—智能调度—精准溯源—闭环处置”的全链条智能监管体系。这一体系将大气环境监管从“传统人力型”推向“数字智能型”,为蓝天保卫战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这套模式又是如何发挥科技力量的呢?在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扫描式激光雷达与国控空气站点共同织成一张“地基监测网”,如同为大气装上了“立体透视眼”。雷达实时捕捉大气颗粒物的分布与轨迹,污染区域在三维地图上清晰显现;站点仪器24小时不间断“站岗”,精准监测污染物的浓度波动。一旦系统识别出污染高值区,便自动标记“重点坐标”,为无人机巡查提供精准导航。
无人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自主飞行,还具备避障、自检、返航等智能功能,即便在深夜或复杂地形中,也能稳定执行监测任务。无人机将巡查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后,不仅能在几秒内就识别出秸秆焚烧、施工扬尘、裸土未覆盖等典型污染行为,还能结合气象与污染源数据,回溯污染扩散路径、分析成因。例如,某区域PM2.5超标,系统会迅速锁定上风向重点涉污企业,生成污染热力图,为管理者提供“靶向治理清单”。
从事件发现、任务派发、现场处置到结果反馈,整个治理流程形成闭环,每个环节都有“电子台账”记录,实现了责任到人、处置有据、反馈及时。
据统计,自“地基+飞航”大气环境智能监管模式运行以来,我区大气管控巡查和发现问题效率提高一半以上,巡查区域覆盖率100%,节约管控人员数量达80%,且实现24小时在线,处置效率大幅度提高,监管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记者 周佳贝 通讯员 沈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