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消费观察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2025年双节酒水市场观察:经销商的困境突围战

2025-09-09 19:03 来源:未知

中秋与国庆叠加的“双节”,历来是酒业全年消费的黄金窗口期,承载着酒商冲业绩、去库存的关键期待。然而在2025年,这一传统旺季却彻底褪去光环,沦为酒商集体面临的“生存大考”。

2025年,酒业彻底告别高速增长红利,政策收紧、消费换挡、存量竞争的叠加效应,让双节前的行业压力全面爆发——库存堆压困住现金流,价格倒挂吞噬利润,消费场景萎缩冲击需求,全链条困境将酒商逼至“活着”的底线。这场双节大考,不只是短期经营危机,更是酒业从传统模式向新消费逻辑转型的必经关卡,而破局的关键,正藏在新兴酒饮赛道的增长势头里。

 

01旺季不“旺”:2025酒商生存之战

相较于前两年,2025年双节酒商的困境更具系统性,每一项都直指经营要害。

①库存积压压垮现金流:中国酒业协会6月报告显示,上半年超58.1%酒商库存增加,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同比增10%),存货量激增25%。从茅台、五粮液到区域小品牌,仓库里酒水堆积如山,大量资金被占用,不少酒商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

②价格倒挂压缩利润:超50%经销商陷入价格倒挂,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跌破1850元/瓶。倒挂从高端蔓延至全价格带:800-1500元产品受高低端夹击,500-800元产品动销最难,酒商收益连物流、仓储成本都难覆盖,陷入“销量降+利润缩”的死循环。

③市场萎缩冲击需求:禁酒令新规下,商务宴请、企业礼赠等核心场景需求锐减40%,团购渠道几近停摆;婚宴单桌用酒从500元以上降至200-300元;线上低价又分流线下客源。高端酒信心受挫,多数线下门店靠低价光瓶酒维持客流。

“2023年惨淡,2024年没恢复,2025年怕是熬不过去了”,成了行业老炮的共同感叹。

当下酒业已进入“政策调整、消费转型、存量竞争”深度调整期,价格倒挂、销量下降或成长期常态,传统“靠品牌溢价、渠道压货”模式彻底失效。

数字技术也难救场:茅台、五粮液砸钱做数字化供应链、智慧门店,但中小酒商转型成本高、见效慢;直播带货、社群营销因缺团队和流量,多数尝试无果。酒商要盈利,必须找新的产品与服务。

而传统酒饮全品类遇冷:白酒增长乏力,葡萄酒销量下滑,啤酒利润压缩,黄酒受地域限制。与之相反,低度酒饮爆发式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5%。

消费群体向90、00后转移,需求转向年轻化、个性化、悦己化,反映在酒业就是低度化、健康化、口感严苛化。果酒、精酿啤酒、气泡酒等边缘品类逆势崛起。

低度酒饮,成了酒商破局的重要方向。

 

02酒商破困:低度酒饮是新突破口?

2012年酒业调整期酒企扎堆做中度酒,如今2025年低度化趋势下,酒企纷纷转型:五粮液推29度“一见倾心”,古井贡酒出26度“年份原浆轻度古20”,28度国窖也将上市,各酒企还拓展新兴品类,回应“低度化、健康化”趋势。

其中,精酿啤酒表现较为亮眼:2019-2023年中式精酿年复合增长率17%(远高于传统啤酒不足5%),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300亿元。优布劳靠2000多家门店,年销袋装精酿超1亿,精准契合年轻群体社交、休闲场景,在此趋势下,五粮液也入局推出“风火轮”精酿啤酒产品。

在低度酒饮赛道,青梅酒品牌梅见成为众多经销商转型的首选。据公开数据,2025年1-7月,梅见青梅酒实现了7个月稳健增速20%,部分商超和即时零售渠道增长了86%,稳居低度酒饮头部品牌。

梅见青梅酒12度酒体度数适中、酸甜平衡,比起其他新酒饮和传统酒都更适应大多数人群,夜适配火锅、烧烤、家宴等场景,因而成为消费者在白酒、啤酒之外的第三选择,售卖火热。一位与梅见合作的经销商表示,梅见销量火热带来的是动销的快速周转,“梅见周转快,只有两个月,库存负担小,不仅不压货,反而提升了资金周转的效率。”

气泡酒也快速增长:会稽山“一日一熏”气泡黄酒营收同比增60.47%,茅台悠蜜蓝莓气泡酒线上首发24小时GMV达35万元,气泡米酒、果酒等小众品类涌现,靠口感、包装和低度吸引年轻消费者。

面对行业调整,酒企以低度化、多元化布局响应消费趋势,精酿、梅见、气泡酒等低度酒饮的逆势增长,及为酒商带来的高周转、稳现金流优势,让低度酒饮成为酒商突破困局的重要方向。

 

2025年酒业双节,不是简单的“生存大考”,更是行业换道超车的“转型节点”。库存、价格、需求的三重困局,本质是传统酒饮与新环境、新需求的脱节;而低度酒饮的崛起,证明“以消费者为中心”才是破局核心。

对酒商而言,双节过后不是终点,而是重构经营逻辑的起点。未来酒业竞争,不再是“拼度数、比资历”,而是“懂需求、适配场景”。

尽管调整阵痛仍在,但抓住“低度化、健康化、年轻化”趋势,从固守传统转向多元创新,酒商就能在存量市场找到增量,实现从“活下去”到“活得好”的跨越。这场双节生存战过后,酒业将更贴近消费需求,迎来更具韧性的新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周排行榜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