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于里镇按照县委组织部“四中心一夜校”的建设要求,不断推动资源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责任下沉,全力打造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权力下放、服务到位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金名片”。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指派一名镇机关干部任片区书记,根据需要吸纳村两委干部担任片区工作人员。示范片区作为“一线指挥部”,制定完善值班、坐班制度,强化村干部及党员日常管理,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重心向片区下沉。该镇不断探索、调整下沉服务事项,将业务咨询关口前移,方便村民详细了解各项政策。将公章管理、部分财务下账下沉到片区,村干部在家门口就能进行报账、记账,提高办事效率,也极大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同时也留出更多时间为群众服务。
党建+X向片区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统筹考虑村庄的基础条件、产业优势、资源禀赋,统一谋划总体发展方向、产业整体布局和具体项目建设,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抱团发展。
示范片区不断深化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引导所涵盖的行政村,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领农户发展黄桃、黄烟、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同时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确保农户持续增收。
力量向片区集聚。逐步将乡镇的司法、信访、综治、工商、执法、税务等执法力量下沉入驻。设置党代表工作室、头雁工作室、信访调解室、老兵工作室等等。同时,邀请部分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综治等入驻。
服务向片区延伸。示范片区坚持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的工作思路,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史馆,配备图书、报刊及阅览桌、书报架等,打造“便民文化圈”。设置积分兑换超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让社会文明呈现新面貌。
积极组织片区志愿者做好咨询引导、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推出活动“菜单”让群众“点单”,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向“最后一米”。
培训向片区多元。通过在片区内积极开展党员夜校学习活动,切实提高片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讨论中坚定信念、汲取力量,更好地为片区群众服务。逐步开展“流动党校”送学活动、开业技能培训、党性教育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