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于储罐中、作为抵押物用于融资的液体化工品少了几吨,怎么办?
放在以往,这种小幅的货值变化容易被忽视,或因人工流程滞后而延迟响应。但在由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66云链”)打造的液体货物资产管理AI系统“小六子”的监管下,一切“风吹草动”无所遁形——
提醒融资企业暂停出货,提醒巡检员、金融机构密切关注现场,发送低货值告警原因分析,报警流程准备就绪……传感器识别到异常的一瞬间,贷后风险群里,“小六子”就根据具体合同条款,将突发情况广而告之,直至这一异常事件得到高效、闭环化的处理。
“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是AI赋能货物监管的核心价值,也是液体大宗商品‘勇闯金融圈’的重要倚仗。”“66云链”市场部总经理陈戈告诉记者。
据悉,大宗商品融资的风控核心之一,在于保证“货”的安全可控以及权属清晰。以原油、成品油、LNG等为代表的液体大宗商品,虽然流通性强,但因为可异主混储,且存放的储罐不透明、不可视,人工驻场盯仓成本高、效率低,一旦“暴雷”,往往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AI“小六子”的出现,则为液体大宗商品融资增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双保险”。
时间层面,作为抵押融资过程风险管控的重要参与者,“小六子”可24小时自动识别押品货值、货量变化,并按照合同逻辑,自动发起履约提醒、风险提示、质押状态更新。
“凌晨3点收到‘小六子’发来的预警信息,放在以往想都不敢想。”某银行风控部门负责人点赞道。
空间层面,“小六子”还链接了全国近半第三方液体库区的进销存管理系统、37万台危化品运输车,构建起了公路、铁路、水路、仓库全链条的数字供应链全景网络,完整复现每批货物交付的“全生命周期”。“基于真实交付的‘动产确权体系’,远比一纸合同、一张发票更具可信度。”陈戈说。
正是这样的“双保险”,让液体大宗商品这一优质资产,真正被金融机构看见。
根据“66云链”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小六子”已经服务了20余家工厂、10余家国资贸易商和15家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助力企业完成融资超150亿元,至今保持“零出险”记录。
一同“被看见”的,还有这套液体大宗商品监管的“宁波模式”。
7月30日,《全国可流转仓单体系运营管理规范·第3部分:液体石化大宗商品仓单》(T/WD 109.3-2025)正式发布,这一“团体”标准正是由“66云链”牵头起草并率先落地的。
更早之前,“66云链”赋予货物“数字身份证”的做法,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这项专利也是“66云链”参与的国家“十四五”重点专项——“产业数字资产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从“数字身份证”专利,到AI智能监管,再到牵头制定行业标准,“66云链”正以制度创新重塑液体大宗商品的融资逻辑,属于AI“小六子”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解一妹 高林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