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科 摄)
9月10日下午,2025“青年与海”双创周——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圆桌π座谈会举行。青年科学家与象山企业、政府部门代表齐聚一堂,畅谈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前沿创新成果与半岛产业需求先碰撞再结合,从科学技术角度助推我县海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常委、副社长金锐,县委副书记、社工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宋炳林分别致辞。6位青年科学家与我县企业家代表围绕海工装备、船舶制造、海上风电、海洋生物等科技领域上台作交流分享,随后展开自由交流。
象山东部外海面积宽阔且“风光”资源丰富,是发展风电、光伏的黄金之地,海上清洁能源动力澎湃。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毕春伟教授致力于开发国内风-渔跨界融合、立体用海新模式,已探索出针对三种风机类型的风渔融合解决方案,并对风电场环境下典型养殖鱼类如大黄鱼的适养性展开研究,他也看到了象山广阔的风渔融合发展前景,提出要在一片海域实现多重价值。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杨志勋教授致力于攻克海洋复合柔性管缆关键技术,打破国外30年垄断,研究成果将广泛服务于清洁能源输送、深海资源开发和智能化海底网络构建,与我县众多产业企业不谋而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任贺贺教授则因台风研究与象山结缘,他关于海洋新能源结构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的研究将为我县大型海上风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圆桌”上,象山部门、企业家依次提出合作技术需求和发展难题,科学家们则根据专业领域进行针对性建言献策。中国海洋大学的张伟鹏教授与宁波格鲁康生物科技公司碰撞出海洋生物技术的火花。宁波鳐海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新一代高速无人艇产品,并提出了扫雷探测的研发需求,而在场国防科技大学的朱家华教授正是深海水下目标检测与分辨技术研究的专家。浙江钰烯希望在水下设备防腐蚀新材料和工艺的研发上寻求合作,天津大学的武江洁星教授就专门从事防污防腐蚀新材料研究,她表示双方可以在绿色材料、智能响应型材料的研发上多做探讨。(记者 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