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50平米的废旧乒乓球室改造的科技活动室,到300平米智能机器人教育实验室——11月12日,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耀祥中学科技教师胡国柱受邀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用学校的巨大变化印证了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显著成效。这位执教24年的乡村教师,带领学生斩获837项省级以上科技奖项,其个人成长轨迹与东安县深耕科技教育的创新实践同频共振。
东安县持续发力构建“高位推进、课程创新、数字赋能、评价激励”四维协同工作体系,深入践行“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理念,通过系统化改革推动科学教育实现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育人。
近年来,该县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将科学教育纳入县域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专项实施“三进三提升”工程,并配套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每年100万元的专项经费保障,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通过签署科普教育行动框架协议,常态化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百名院士进校园、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等活动,聘请了50余名科技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并与楚天科技等企业签订协议共建机器人教育基地,有效打破了科学教育的资源壁垒。
在课程与教学层面,东安县构建的“基础课程+社团活动+跨科融合”三阶递进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融入校本课程,形成“科学知识+实践操作+创新应用”的课程体系;依托各类科技社团广泛开展项目研究。与此同时,东安县投入500万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多所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和网络联校主校,利用网络联校平台实现城乡学校“同上一堂科创课”,并创新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及虚拟实验室,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推动优质科创资源城乡共享。
为激发内生动力,东安县建立了过程性与成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县长基金奖”表彰先进,并将科学教育成果纳入学校与教师绩效考核。通过培育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举办科技节与创新大赛等多种方式,在全县营造了崇尚科学、乐于创新的浓厚氛围。
目前,全县65 所中小学实现科技社团全覆盖,建成示范校 5 所、智能机器人实验室 20 个、创客教室 3 个,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科创育人格局。耀祥中学的“AI+计算机”项目入选全省科学教育优秀案例,先后获评“湖南省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创新教育特色校”,标志着东安的科技教育实践已从县域探索走向全国认可的样板。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