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服务场所“标准化”。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大服务格局,实施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行动,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统筹设置“社会保障”“社会事务”“红色代办”三大综合窗口,配置评价器13个,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是服务力量“前置化”。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体系,努力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资金517万元,发放特困人员补助资金133.9万元,签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协议143人,救助困难群众38人,发放救助资金9.21万元。
三是服务对象“精准化”。统筹推进就业服务、老有所学等各项暖民心行动。累计完成外出返乡人员就业创业282人,开展技能培训5期、培训245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资金94.83万元,为6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发放药费补助,受理新申请残疾证、换领残疾证、补办残疾证共2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