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新闻网
当前位置:经贸资讯网 > 今日头条 >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花果山跃升产业矩阵 ——蛟河市天岗镇窝集口村鲜果产业发展小记

2025-11-13 11:57 来源:网络

  近日,蛟河市天岗镇窝集口村的山路上,果农孙玉明两口子开着农用三轮车,载着农家肥,钻进果园,给果树施肥。“今年春天果树开花遇低温,花冻掉不少。好在收购价是往年两三倍,收入相对稳定。”

  像孙玉明一样,在窝集口村,90%农户从事果树种植,200多户果农经营着300公顷果园,果树产业收入占村民年收入的六成以上。

  “我们的果树产业模式是逐步摸索出来的。”窝集口村党支部书记韩飞直言产业起步之难。天岗镇平地少,发展传统种植业受限。20多年前,村民开始尝试种果树,却因品种杂乱、各自为战,难有市场竞争力。

  前些年,窝集口村成立了果树产业合作社,探索“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集中引进鸡心果、寒富苹果等优质品种。每年农闲时节,镇政府邀请农业专家办培训班、到果园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合作社对接外地客商,解决卖果难题。如今,果树种植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而今科技的加持更将村民从肩挑手提的传统劳作中解放出来。今年4月,天岗镇针对山地果园“浇水、施肥、喷药靠人力”的痛点,争取资金引入植保无人机,成立飞防队。镇里还创新“三级联动”机制:镇级统筹资源,包保领导跟进服务,村级党员带头学操作。

  “过去人工打药,一天一人最多打10亩地。现在无人机上阵,一天能作业300亩!”韩飞算了笔账:无人机节省60%人工成本,减少30%农药使用量,果品农残合格率达98%。“果子品质上去了,收购商抢着要。”

  “学会飞防技术,既能管理自家果园,还能跟着飞防队挣钱。”村民刘学道出了科技带来的双重收益。

  目前,窝集口村专业飞防队有10台无人机、1台无人机运输车。除服务本村外,飞防队还为周边3个村2000余公顷农田提供植保服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走进窝集口村部大院,果箱厂机器轰鸣,工人赶制的塑料果箱整齐码放,果农纷纷前来采购。

  “我们的果箱不仅供本村,还卖给周边果园。仅此一项,每年村集体能增收5万元,4个脱贫户实现增收3万多元。”厂长说。

  近年来,天岗镇积极研究利用三产融合政策,帮助窝集口村从单一鲜果销售向“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延伸。今年,为了实现果品错峰销售,村里又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了100吨级的冷库。

  行走在窝集口村,一些外省的运果车不时出现在村路上。“这些小车大车都是果品经纪人的。外地客商的到来也带火了镇上的宾馆和饭店。”天岗镇镇长刘德彬说,窝集口村从“山间果香”到“产业矩阵”的蝶变,是国家政策红利与基层创新结合使然,天岗镇将努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花果山”变成打卡地,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独家报道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信息合作 隐私保护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