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戚家山街道东升社区长河头小区最后一户居民李阿姨家完成天然气通气,这个始建于1993年的“高龄”小区,彻底和“扛罐上楼、预约换气”的日子说再见。
长河头小区是典型的无物业拆迁安置小区,32年来,“用液化气”成了居民生活的常态。沉重的煤气罐要扛上楼梯,用完了还得打电话预约更换,对小区老人来说,更是“老大难”问题。“能用上像新小区一样的天然气”,成了大家藏在心里的期盼。
为了圆居民的“通气梦”,社区搭起“党建+人大+网格”的协作平台:一边拉着辖区人大代表、燃气公司、市政公司开协商会,一边带着工作人员一遍遍跑现场,对着老旧小区的狭窄空间琢磨管道布局,把“气源难、布线难”的问题逐个拆解。经过反复优化方案,原本“卡壳”的天然气工程,终于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通气的难题解决了,开户又让老人们犯了难。小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去营业网点开户,得换好几趟公交。社区摸清情况后,立刻组织微网格长推出“全程代办”服务——从收集材料到提交申请,全由工作人员跑腿。
长河头小区的“通气革命”,不仅根治了老小区“用气难”的“老毛病”,更让基层治理的暖意直抵人心。(记者 石沁奕 通讯员 洪波泽 曹琭)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