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镇海本土文创周边。
10月26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观众依依不舍地离开,第十届海丝文旅大展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
在这场文化盛宴中,镇海展区以“最镇海 等你来”为主题,三日展期日均吸引约3000人次到访,呈现了一场立体多元的城市文化体验,让每位参观者都带走了一段独特的“镇海记忆”。
从“旁观”到“参与”,打造沉浸式文化场域
“这里的每一个空间都在邀请你加入。”来自杭州的游客陈先生站在“赤橙盒”前感慨。他的孩子正与“骆驼侠”人偶击掌互动,而身旁的琵琶演奏《茉莉花》与现代编曲的融合,让他不禁驻足聆听。
镇海展区的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展示模式。在“赤橙盒”,有人偶剧场每日多场次的互动演出,“骆驼侠”“龙九九”“鳌宝”“愿小荟”等本土文创IP从舞台走入人群,与观众亲切互动。孩子们追逐着人偶的身影,家长们则忙着用手机记录这些温馨时刻。
“灿金盒”的非遗体验区更是将互动推向深入。缸鸭狗的汤圆制作区,师傅现场展示手艺,热气袅袅的场景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秀丰楼的米糕体验区,观众不仅可以品尝刚出锅的点心,还能了解背后的制作工艺。来自慈溪的胡先生在品尝后连连称赞:“这点心做得真地道,镇海的文化底蕴,我是真的‘尝’到了!”
在“炫紫盒”,科技互动同样引人入胜。石墨烯创新中心带来的智能穿戴产品让观众亲身感受新材料技术的魅力。 晶钻科技的人造钻石展示区,观众通过专业设备观察产品细节,了解科技创新如何重塑传统产业。这些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原本高深的科技变得亲切可感。
从“守艺”到“创艺”,构建非遗活态新生态
展会期间,镇海展区迎来重要时刻:西班牙宁波商会与镇海区签署非遗推广合作协议。这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而是镇海非遗走向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
“镇海很多非遗都很有特点,无论是文化表现力还是作品适用场景,都有出圈潜质。”西班牙宁波商会副会长盛波表示。据悉,此次合作将有望推动镇海非遗在欧洲地区设立展销点,并组织两地手艺人的互访交流。
与此同时,镇海非遗的现代化转型也在展会中充分展现。三关六码头推出的当季桂花系列与特色礼盒,凭借地道风味与精美包装,迅速俘获了不少观众。钰华浓工作室展示的点翠与米珠首饰,每一件都是纯手工制作,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从“扎根”到“生长”,激发本土创新力量
“我们相信,好的文化IP应该能和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共鸣。”一坤数码负责人杨迅晨在展区现场如是说。这家扎根镇海十年的企业,用多部点击量破亿的作品,证明了本土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
在展会期间,“愿小荟”IP的五个角色成为最受欢迎的互动对象。这些基于真实镇海人原型设计的形象——社工、大学生、技术员、设计师、小吃摊主,因共同的音乐梦想在“文化心愿荟”App上相遇,其真实感人的故事线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与此同时,镇海的科创企业也在展会上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石墨烯创新中心展示的纺织穿戴、电热家居类产品,展现了新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这些创新力量的共同特点,是深深扎根于镇海这片土壤。从街景取材的《风之旅线》漫画,到源于本土人情的“愿小荟”IP,从服务本地产业的科创企业,到活化传统工艺的设计品牌,镇海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地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创造性结合。
当展台灯光渐次熄灭,镇海展区在观众心中种下一颗颗文化种子,这些种子,可能是一个孩子对“骆驼侠”的美好回忆,可能是一位设计师从非遗技艺中获得的灵感,更可能是无数观众对这座城市的重新认识。
展会落幕,但镇海与世界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